(资料图)

北京通州绿心公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密云水库。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11月3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公布的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中,北京市通州、怀柔、石景山、密云、门头沟5个区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北京市已有7个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据悉,此次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5区,在森林资源总量、森林健康程度、绿色产业和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均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打造各项亮点工作。

其中,通州区立足副中心生态建设,确立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生态格局,已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大型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全区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0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怀柔区不断扩大全区森林资源总量,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63971.4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99.61万立方米。石景山区是全市首个成功创森的中心城区,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建成冬奥公园、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和新安城市记忆公园等一批具有城市特色记忆的精品公园绿地。密云区作为首都重要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积极开展森林健康经营,湿地面积16378.79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四分之一,湿地保护率在全市排在首位达98.1%。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全区自然保护地面积约3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占全区总面积31.4%,目前已知各类物种有2000余种,成为褐马鸡、金雕、中华斑羚和豹猫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刘强告诉记者,除了已获得称号的7区外,房山区、昌平区、朝阳区、丰台区和大兴区经过持续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已经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各项标准,正在组织开展考核验收相关准备工作,而海淀区和顺义区将于2023年底前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北京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日益凸显,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下大力气补齐了生态资源短板,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37.6%提高到2021年的44.6%。在平原区形成万亩以上绿色空间斑块30处,千亩以上绿色空间斑块260处,打造大尺度森林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大量使用乡土、食源、蜜源等树种,为城市野生动物四季不断地供应丰富多样的“口粮”,平原区、中心城区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多,北京雨燕的数量逐年上升,长耳鸮、灰鹤等城市伴侣鸟类回归繁殖。

不仅如此,北京还坚持把森林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生态福祉,据了解,北京市完成老旧公园和老旧小区绿化改造181处,建成绿道1218公里,新建城市休闲公园190处、城市森林52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460处,全市各类公园已达105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8%,生态文化魅力充分彰显,以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为依托发展自然教育,创建了森林音乐会、森林夏令营、“悦”读森林、森林大篷车等森林文化品牌活动。

另外,北京市公园景区年均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500余项,年接待游客3.6亿人次,建成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30家、森林自然教育基地53处、首都园艺驿站103家,首都生态环境的改善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实现了百姓心中播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