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依托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与新消费品牌走向海外,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资料图)
从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披露的数据看,2020年中国企业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已达19.1%,相比十年前提升了近50%(2010年平均海外收入占比12.8%)。
如领英全球副总裁、领英中国总裁陆坚所言,过去20年,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出了一条逆势增长曲线,但是,在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式发展中,有些关键问题中国企业还需解答。
领英中国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与挑战,为全球化发展操盘者们提供了一套打造国际化一流企业的可行路径。
“抱团”前行渐成主流
2000年10月,我国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这一战略部署下,中国经济发展策略逐渐从“引进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转变,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获得大幅提升,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皮书》将这一进程梳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早期依靠传统贸易的“产品国际化”,到通过规模化海外投资的“资本国际化”,再到正在进行中的深度优化海外市场运营的“能力国际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价值主张逐步从高速拓展转向优化运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方式呈现出“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从单枪匹马到产业抱团”“从粗放收购到精细整合”三大特点。
《白皮书》指出,受益于政策支持与供应链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产业集群的“抱团”方式(如建立产业园区、作为总承包商等)能有效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降低海外业务的不确定性,强化竞争优势。如今,“抱团”前行的趋势在生物医药、制造业、电子消费品、新能源车、互联网等诸多行业渐成为主流。
数字化营销成为核心手段
本次调研发现,全部中国企业均启动了海外市场营销工作,近九成的企业(87%)表示将对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保持或加大投入,而数字化营销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的营销手段,74%接受调研的企业相信,未来1—3年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及其他数字化营销的重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领英看来,尽管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完整、系统的品牌营销策略能够给业务带来更加长足的发展与提升,但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攻坚战中,不了解区域市场的特点、找不到关键决策人、难与当地伙伴建立起基础的信任关系,仍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初期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了解并触及目标客群,成为企业进入新市场后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需要尽快找到有效的策略与打法。
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说:“无论是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是实现高效品牌营销的第一步,更是企业实现全球本地化业务发展的关键一步。在不同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要实现本地化运营,就需要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痛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传递客户价值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品牌营销,赢得当地客户的信任。”
以人为轴心盘活资源
向全球价值链更高层面迈进中,如何以“人”为轴心将资源全面盘活,打造一个真正值根本地有内生增长活力的全球化组织,是中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管理难题更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王茜表示,文化冲突不仅会导致管理上的割裂,更容易引起员工加入后的“闪离”,从而使招聘端需要继续填补缺口,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的全球化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在海外团队的搭建与管理时,将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如何深度融合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王茜说。
“作为全球平台,领英的大数据让我们能够实时了解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并且有机会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王茜介绍,很多企业正在采取减缓招聘速度和数量、削减办公成本和员工福利的措施,将对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员工驱动力造成不小的挑战,而疫情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将进一步深化人才技能鸿沟,造成特定技能人才的稀缺。
领英建议企业围绕“灵活性”和“技能”两大关键词调整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
领英近期一项全球企业高管深度调研显示,提升组织灵活性可更好地应对当前环境的挑战,弹性办公模式将有助于企业业务的长期发展。领英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自2019年至今,领英平台上提到的灵活性职位数量增长了83%,2022年平台上已有1/5的岗位提供远程办公选项。
“国际化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运营能力的全球大整合,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好核心优势是重要课题。”陆坚强调,“这些关键性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回答与解决,决定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能够走多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