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滢


(相关资料图)

在我国一般人群100人中约有6人感染乙肝,其中慢性乙肝感染者约为8600万例。身处如此庞大的乙肝人群中,人们难免会有许多疑问。

和家人朋友聚餐,会互相传染乙肝吗?

这就要谈到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乙肝病毒以母婴传播为主。简单来说,携带乙肝的母亲生宝宝的时候,传染乙肝的机率很大。其中,血液乙肝病毒含量高的母亲,更易发生乙肝母婴传播。

成年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黑市卖血者的血液和血制品、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不规范口腔诊所拔牙、未戴避孕套的性行为等。不可忽视的是,乙肝病毒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刷、医生护士的针刺伤等。

所以,一般的吃饭聚餐并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接触乙肝感染患者亦无须佩戴口罩;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共用计算机、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均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尚未发现蚊子、臭虫等吸血昆虫传播乙肝病毒。

为什么过去医生说“乙肝感染治不了”?

过去受到医疗水平的局限,很多疾病都无药可医,这其中就包括乙肝感染。随着人们对乙肝病毒的认识不断提升,新药不断问世,才有了乙肝从“不可治”到“可治疗”的良好局面。科学家及医学工作者对乙肝的研究从未间断,每年肝病领域相关专家都会对乙肝治疗提出新的见解和指导意见,导致每个时代对乙肝的诊治理念不尽相同。普通大众,特别是非医学专业人士,无法及时更新相关治疗新理念的情况十分常见,所以,建议乙肝感染者每年至正规医院肝病专科门诊咨询,关注最新肝病科普知识。

医生说我的乙肝“目前不用治疗”,代表以后也不用治疗吗?

除了以上谈到的乙肝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会影响当下治疗与否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和乙肝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病毒可以从原来的“安静”变成“活跃”,我们的肝功能可以由“正常”变为“不正常”,疾病也可能由“乙肝携带状态”变为“慢性乙型肝炎”。这些变化共同决定了是否该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乙肝感染者,甚至医生。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建议乙肝感染者定期抽血化验“高灵敏度乙肝病毒核酸”,若高灵敏度乙肝病毒核酸检查呈阳性,且肝功能异常(排除饮酒等其他原因),建议抗病毒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机构的检测灵敏度不够,也会导致假阴性的出现,误导进一步诊疗。

乙肝病毒核酸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可以不治疗吗?

注意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①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② 年龄大于30岁;

③ 相关检查有肝炎、肝纤维化证据;

④ 有乙肝病毒导致的其他疾病(如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医院检测乙肝病毒核酸阴性,无需抗病毒治疗吗?

大部分乙肝病毒核酸阴性无需抗病毒治疗,但被诊断“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例外,仍需及时抗病毒治疗。

抗乙肝病毒药物具有依赖性吗?

抗乙肝病毒药物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小部分人群接受干扰素治疗后可以获得乙肝治愈,但目前大部分患者无法根治乙肝,需长期口服核苷(酸)类似物,不能随意停药,甚至终生用药。

许多患者因为担心长期服药有依赖性,选择不治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仅仅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脏炎症、纤维化和减少肝癌发生,这不是药物的依赖性,而是药物的保护作用。虽然目前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很难根治乙肝,但全世界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治愈乙肝的新药,希望等到治愈乙肝药物诞生的那一天,乙肝感染者能够拥有完好的肝脏,接受有效的治疗,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患者因为不该有的顾虑而耽误治疗,导致肝脏受损。

医生建议抗乙肝病毒治疗,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可以不治疗吗?

肝脏作为内脏器官,与敏锐的五官不同,是个“哑巴器官”,身体没有不舒服、肝区没有疼痛均不能代表肝脏没毛病;相反,如果出现了症状,很可能预兆着严重的肝病。

因此,符合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治疗宜早不宜晚。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出现肝硬化晚期、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后果,令患者追悔莫及。

乙肝感染者每年单位体检时进行一次乙肝相关检查是否足够?

由于乙肝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亦会出现乙肝病毒耐药及药物相关副作用。每年进行一次乙肝相关检查周期太长,可能导致未及时发现的早期肝癌进展;同时,一年一次的检查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病毒耐药及药物副作用,也就做不到及时更换药物,很可能导致重度肝炎、肝衰竭,引发肾脏等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强烈建议乙肝感染者至少6个月进行一次乙肝相关检查及肝癌筛查,而且检查哪些项目需咨询正规医院肝病专科医生,避免花冤枉钱又遗漏重要检查项目。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乙肝感染者除了药物和检查,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避免熬夜、饮酒,拒绝偏方“调理”,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消除悲观情绪,为我们的肝脏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肝内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