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说起抑郁,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悲观消极、愁眉苦脸,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却与此不同。

哪些是孩子抑郁的信号


(资料图)

15岁的小李一段时间以来总是莫名头痛,每天吃得特别多,短短3个月体重从92斤猛增到117斤。最明显的变化是,他动不动就跟父母发脾气,每天嚷嚷着不想上学。父母以为小李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也属正常,直到他的学习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降到20多名,才觉出不对劲。经过详细的精神检查及心理评估,小李被确诊为抑郁症。

跟父母发脾气、对着干,易怒、暴躁,这些表现容易让家长误以为是青春期的叛逆或是学习压力太大所致,但这些也是青少年抑郁的一种表现。从临床经验来看,父母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

1.原先外向开朗的个性突然改变,不愿与朋友交往,甚至不愿上学、沉迷网络;

2.变得易怒、烦躁,不让人接近自己,频繁与父母顶嘴、发脾气,喜欢摔东西;

3.暴饮暴食,控制不住地吃大量的食物(如垃圾食品和碳水化合物),体重增长过快(也有一些患儿表现为食欲减退过快);

4.出现睡眠问题,表现为失眠、半夜易醒、频繁早醒以及做噩梦,也有的患儿表现为嗜睡,总感觉睡不醒,白天无精打采;

5.感觉身体持续出现各种不舒服,如头痛、肚子痛、恶心、心慌、胸闷等,但是到医院做检查又查不出原因;

6.变“懒”了,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出;

7.觉得自己很没用,总是自责,不是自己的过错也认为自己应该受到惩罚;

8.做事变得拖延,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比以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面部表情减少、反应迟钝、肢体动作明显减少。

良好亲子关系是健康的基石

国内一项包含160多篇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有15个心理社会风险因素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有关,包括亲子沟通不良、消极生活事件、学业压力、被虐待、家庭功能不良、被欺凌和家庭凝聚力差等。

父母要帮助孩子远离抑郁的泥潭,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建立规则和边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8岁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让孩子理解规则,同时,父母不应打着爱的名义过分干预和控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够独立做出选择,独立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边界感。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区域边界,不随意进入孩子的房间,不随意打开孩子的储物柜。

其次,父母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应引导孩子用语言清晰表达出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是简单的压抑和控制。

第三,运动是缓解压力的良方。研究发现,经常参与运动的群体罹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较低,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与积极情绪呈正相关。所以,父母应鼓励孩子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的户外有氧运动。

第四,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面前尽量保持平稳的情绪。一个健康的家庭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作为家长,有责任让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应及时带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抑郁的阴霾。(北京市隆福医院心理主治医师陈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