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野兽正义:动物的道德生活》是一本探究人类与动物之间部分相同属性的书籍。作为2022年“新发现·科普书单”评委,我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从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角度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与道德相同之处。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放羊放马,也从事过兽医工作,大约有3年的时间,整天与牛、马、羊、猪、狗和骆驼等动物打交道,我也发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很多相同之处:同情心、爱心、审美标准、亲情……记得有一次,我骑着一匹解放军部队退役下来的军马外出办事,在跳跃一个大沟的时候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关键时刻,那匹可爱的马为避免踩踏我,4只马蹄拼命岔开横跨我身体,从我背上跳跃过去。它纵身跳上沟顶后,停下来回头看着我,等着我起来骑上它继续跑路。那时,我就在想,我们人类为何总是用“蠢得像猪一样”“走狗”等语言形容动物呢?科学家们为何不研究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呢?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反对用人类的情感来解释动物的行为,他们警告说,这种人格化限制了我们了解动物真实本质的能力。然而,我们该如何看待动物园里的一只雌性大猩猩,它花了好几天哀悼自己孩子的死亡?或者是一只野生母象在被一个脾气暴躁公象打伤后还要照顾小象?当一只老鼠看到按杠杆取食会导致另一只老鼠被电击时,它会拒绝按杠杆取食?公马在守护自己的母马群时会四周巡视防止野狼的袭击而不敢吃草……这些不就是动物有可识别情感和道德智能的明显迹象吗?对于这些现象,作者马克·贝科夫和杰西卡·皮尔斯明确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研究每一种动物,因为任何一种动物都揭示了什么是自然和什么是美,自然演化自无穷,因为无穷永无止境,并不完美,而自然总在想方设法地达到完美的境界。”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多年的行为和认知研究与引人注目和感人的轶事,揭示了动物表现出广泛的道德行为,包括公平、共情、信任和互惠。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复杂而微妙的情绪,背后是高度的智力和惊人的行为灵活性。简而言之,动物是非常熟练的社会生物,依靠行为规则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导航,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最终,马克·贝科夫和杰西卡·皮尔斯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没有道德鸿沟,道德是一种进化的特征,毫无疑问,我们和其他社会性哺乳动物都有这种特征。

在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呼吁,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与动物同胞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动物同胞的责任。人类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研究员)

《野兽正义:动物的道德生活》,[美]马克·贝科夫、杰茜卡·皮尔斯著,刘小涛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