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场寒潮来袭,全国大范围雨雪陆续上线,多地有大到暴雪。那么,雪的重量如何估算?我国南北雪有何不同?雨雪天怎样安全出行?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针对上述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相关资料图)
因含水量不同,同样厚度北方雪比南方雪轻
看似小小的雪花,其实也有不容小觑的威力,其不仅能够将树木压断,还令房屋倒塌。
那么,雪究竟有多重?又该如何估算雪的重量呢?
陈涛说,首先要认识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这两个概念。所谓降水量是指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而积雪深度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雪的厚度,是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以毫米为单位。
“通常情况下,一毫米降雪能积多少雪,与地面温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有关。”陈涛介绍说,如果地面温度较高,雪落到地面就立马会融化,也就不能形成积雪;如果雪中含水量大,积雪就相对薄一些,而含水量少,积雪深度就相对深一些。
数据显示,在通常情况下,1毫米的降水量,在北方相当于下了8至10毫米厚的雪,在南方则相当于下了6至8毫米厚的雪,主要是因为北方雪的含水量比南方低。
新雪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05—0.1克,由此我们可以大概推算出:100平方米的平面屋顶,如果积雪20厘米厚,那么房顶就会承受1至2吨的重压,如果是简易搭建的房屋,风险可想而知。
因空气温度不同,北方多“干雪”南方多“湿雪”
“事实上,我国南北方地区虽然下的都是雪,但是雪的性质还是有些差异,这就引出了‘干雪’和‘湿雪’两个概念。”陈涛解释说,干雪一般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雪中只是含有冰晶,这种雪就是干雪。干雪一般是粘性比较低,容易被风吹走,落在屋顶或者衣服上,它是不留湿痕的。湿雪主要是在南方地区比较多,雪中的含水量是比较高,一般是多片的雪花粘在一起,容易形成大雪片,而且比较容易粘附在物体的表面,不容易被风吹走,在地面上和衣服上都留有湿痕。
其实,干雪和湿雪都是由降雪时的空气温度所决定的。陈涛介绍说,雪花是由冰晶构成,雪花从高空降落,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而有的时候,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但在接近地面时,却遇到稍高于0℃的气层,雪花落入后还没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了,于是就成为半融状态的“湿雪”了。
雨雪天出行要“四防”
当前正值春运,雨雪、大风等多种高影响天气叠加,可能导致路面湿滑、积雪结冰等现象。那么,如何保障雨雪天安全出行?
陈涛提醒,首先是注意防滑。出行尽量选择穿着防滑的鞋子,防止意外滑倒,步行尽量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注意避开浮冰和积水,走路尽量抬起脚,以减少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其次要防摔。建议平常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公众,尽量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出行。
再次要防砸。降雪较大时,行人应该尽量远离树木、广告牌、临时建筑物等,谨防因坍塌被砸伤。
最后要防磕。由于雪的覆盖,道路上许多“陷阱”会被遮住,因此,应注意低洼、井盖、建筑材料上的钉子等。
尤其是自驾回家的朋友们,需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预警,规划好交通路线,小心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