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相关资料图)

佛山一名6岁男孩

在幼儿园体检时

发现肝功能中的转氨酶

升高近20倍

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肝吸虫病”

后经家长回想原因

可能与家中生熟食物砧板混用有关

来源:央视财经

砧板作为

每个家庭必备的厨房用品

使用不当

就会滋生大量细菌

危害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么

今天我们就来

说一说肝吸虫病

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学名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相对常见、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肝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主要因食用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未煮熟的鱼虾而感染。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通常起病不明显,潜伏期一般1-2个月左右,如果一次性进食较多含有肝吸虫囊蚴的生鱼片可能会导致急性发病。

致病因素

肝吸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生吃河鱼,包括草鱼、鲢鱼等。

肝吸虫的囊蚴寄生在河鱼的鱼肉中,而有生食习惯的居民处理鱼肉多是以酒、盐腌制,没有高温烹熟的习惯。酒和盐是不能将囊蚴杀死的,这些囊蚴经人体消化道进入胆道系统,对我们的胆道系统进行破坏。

当然不光是吃生鱼片会感染,有些人认为自己从不生吃肉类那是不是就不会感染?

其实也不是,如果砧板、刀具混用,切肉、切水果用同一个砧板、同一把刀,即使鱼肉通过高温做熟了,砧板、刀具上残存的囊蚴也会通过生食的水果也会进入人体,导致感染肝吸虫。

肝吸虫感染后症状有哪些?

肝吸虫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脏肿大,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在流行地区多以胆道感染、胆囊炎、胆道梗阻为就医的最初表现

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肝炎型

此种类型是较常见的,新闻中提到的6岁儿童也是以这种类型为主要表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可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肝区隐痛;医生在查体的过程中会发现肝脏轻到中度肿大;检查化验时会发现肝功能中转氨酶升高。这种类型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胆管炎型

病人可出现发热、寒战,伴有明显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可出现黄疸,常并发胆管炎、胆囊结石;抽血化验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胃肠炎型

此种类型的表现同不洁饮食后出现的胃肠炎症状相似,可有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中无脓血,大便镜检常无异常发现。

肝硬化型

可出现肝脏肿大、质硬、常常合并有腹腔积液、脾亢进、脾脏肿大,多有低蛋白血症、贫血、双下肢水肿的表现,在儿童患者中多伴有营养不良。

侏儒型

多发生于严重肝脏感染的儿童患者,常合并有肝硬化。

隐匿型

此种类型症状表现不典型,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病因就诊时发现。

需要警惕的是,感染肝吸虫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损伤肝脏功能,不断破坏正常的肝细胞,引起胆管癌、肝癌等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有生食鱼虾等流行病学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不适表现,需警惕是否有肝吸虫病。

临床上对肝吸虫病的诊断,首先需要有直接生食鱼虾或者间接生食(比如混用砧板、刀具)等病史,其次需抽血检查肝吸虫抗体阳性,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人,甚至需要粪便、胆汁引流液、肝脏穿刺病理中可见肝吸虫卵。

我国肝吸虫病的高发地区和人群有哪些?

在我国,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份和地区是肝吸虫病的相对高发区。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主要原因这些地方的居民有生食或半生食河鱼、虾的习惯。为了追求新鲜和爽滑的口感,居民经常把食物加热到半熟或者直接生食,鱼肉中的囊蚴不能被杀死进入人体,导致患寄生虫病。

其他一些省份生食的习惯较少,但是日常生活中,部分居民切肉、蔬菜水果的砧板、刀具混用也有感染肝吸虫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一口鱼生,一口酒?

这是在两广地区常见的一种饮食说法,当地居民普遍认为吃鱼生时饮酒就能杀死鱼片中的囊蚴,从而减少感染肝吸虫。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烈酒并不能杀死寄生虫的囊蚴,并且饮酒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吃火锅时,涮一下就吃?

这是个不良的饮食习惯,肉中如果有肝吸虫囊蚴,短时间加热不能将其完全杀死,也会感染人体。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预防肝吸虫病呢?

需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者未完全熟透的鱼虾;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肉食和水果、蔬菜的砧板、刀具需要分开,定期用开水消毒肉食的砧板、刀具;

做好粪便管理,尤其是肝吸虫病高发地区,避免人的粪便直接进入江河污染鱼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