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驻以色列记者 胡定坤
(资料图片)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3月1日,以色列国家科学与人文学院向该国总统提交了长达185页的《以色列科学状况报告》,回顾近3年来以色列科学发展的成就与挑战。报告认为,尽管以色列总体科学状况“良好”,但其优势和投资正在被削弱。以色列欲维持其全球科学领先地位和竞争力,需破除学术研发投入不足、国际合作相对欠缺和人文学科面临危机等障碍。
学术研发投入亟待增加
根据《以色列科学状况报告》,尽管该国国内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长期占据全球首位,但其相关支出主要集中在产业领域,学术研发支出(即大学等高等教育部门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的国际排名在过去20年中反而大幅下降,由2000年的经合组织排名第2,下降到2020年的第21。
研发投资的不足导致以色列高等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短缺,需要和产业界争抢研究人员和学生,这种竞争日益激烈。据统计,近年来,以色列高等教育机构精确科学(如数学、计算机、物理等)、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的教职员工数量大幅增加,但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职员工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语言、哲学、宗教、国际关系、艺术和音乐等学科的学生人数甚至显著下降。社会科学学科的博士生中只有一半左右获得奖学金,平均每月仅4000新谢克尔(约合人民币7600元)。
因此,该报告强调需要大幅增加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并增加以色列研究人员可用的先进科研基础设施。
国际合作需要全面提升
报告认为,以色列参与全球科学努力是其彰显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尽管以色列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合作范围正在扩展,但与科学水平突出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报告强调,高比例的外国教师和留学生对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与科技强国相比,以色列外国教员和学生的比例堪称“微不足道”,外国人占以色列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比例分别为3%、5%和8%,大学高级教员中的外国人比例则不足3%,尽管博士后中约50%为外国人,但学术界很难招到优秀的外国博士后。
报告指出,将研究人员从国外引入以色列面临制度、财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困难,需要调动高等教育系统和政府部门的所有相关机构,以综合性、全国性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报告建议加强以色列科研人员与国外人员的合作,以色列需要成为重要、先进的大型国外科研基础设施的参与成员,原因是以色列无法单独建立和运营类似设施,例如位于智利的欧洲天文台。
人文学科发展重在预算改革
报告认为,人文学科的发展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公众认为其重要性下降、学术机构中相关部门的合并和学生数量的减少,这种发展趋势将威胁某些研究领域的延续和杰出研究的出现。
报告指出,这种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人文学科的预算忽略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差异,例如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相比自然科学更难衡量,导致鼓励发展的激励措施并不总是适合该领域的研究。因此,以色列需要调整人文学科的预算方式,特别是制订一项预算政策,无论学生人数多少,都能确保各领域优秀研究人员的临界数量。
报告建议,为了培养下一代杰出的人文学科研究人员,学生必须掌握多种语言,尤其是古代语言,这尤其具有挑战性。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文研究需要使用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国家需要加强对人文领域研究人员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培训,并增加对人文资料数字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