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2022科学亚洲干细胞移植与临床应用会议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作为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之一,本届科学亚洲会议共包括12场学术演讲、5场产业分享、2场圆桌讨论以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开放日活动,吸引了海内外20余位干细胞移植与临床应用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著名企业家等学界业界精英,旨在为全球前沿领域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人才进行跨界交流打造一个专业的平台,从而促进开展学术和技术的研讨,推动全球科技的发展。

会上,来自中、新、美、日、意、英等国家的专家教授线上云集,围绕干细胞领域的前沿研究发表演讲,碰撞创新灵感。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进展释放了其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潜力,尤其是那些仍无法有效根治的疾病。此外,遗传操作技术的最新进步也允许以个性化手段使患者个人获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精准医疗。不过,如何管理这些疗法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并尽可能降低其潜在风险,仍是临床转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宏魁教授发表题为《利用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C)生成功能性胰岛细胞》的演讲,其研究表明,移植hCiPSC-胰岛具备临床前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标志着hCiPSC-胰岛的临床转化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张素春教授以《神经系统疾病的干细胞疗法》为题进行分享,讨论了从灵长类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亚型的策略,从而提高移植神经前体细胞(NPC)的存活率,特别是通过移植神经元重建神经回路,以及在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中的临床前演示。英国剑桥大学外科学系再生医学教授Ludovic Vallier发表题为《利用人多能干细胞的肝病细胞疗法》的演讲,分享了使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肝细胞开发细胞疗法的最新进展,尤其是用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会议首日,共有8位专家学者阐释了在干细胞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线上会议观看达25万余人次,线上平台获赞75万余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围绕干细胞应用的各个领域,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血液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分享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次科学亚洲会议首次组织了园区开放日活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彧介绍,经过21年的发展,生命园已建立了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设立创新孵化平台,培育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搭建产业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园区合作氛围迅速提升;建设科技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中关村绿通北平台,可显著提升生物物料进出口通关速度等。为补齐园区产业链服务短板,在园区已有CRO、CMO服务企业基础上,生命园公司又相继投资设立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平台、大分子生物药工艺研发平台、临床生物样本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专业服务。

“干细胞领域也是生命园关注的重点产业领域之一。在干细胞临床应用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希望,能够助力科研成果顺利实现转化,服务更多的专家学者,搭建更完整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加速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与行业共同成长,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王彧说。

本届科学亚洲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昌平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指导,Nature Portfolio学术主办,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TIE国际创新走廊联合主办,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清创新中心承办,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图片由科学亚洲会议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