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祈年殿的溜金斗拱 (图片由作者提供)
“白玉高坛紫翠重,不是天宫似天宫”,人们曾以此来形容天坛祈年殿举世恢弘的壮美建筑和其特殊的历史寓意。作为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建立在纯白色的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是北京城区最高大的古建筑之一。祈年殿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斗拱,形成了三重檐圆攒尖顶式的高耸屋顶,更有一件特殊的木构件——溜金斗拱,集中体现了古代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何为斗拱
(资料图片)
斗拱是隐藏在中国古建筑屋檐之下或梁枋之中不起眼位置上一类构件,是古代匠人们发明创造的榫卯结构的代表之一。“斗”形似古代量米的斗而得名,“拱”外形略似弓而得名,“斗”和“拱”经多重交叉组合成为斗拱,它们以榫卯结构连接在柱和屋顶之间形成巧妙过渡,共同承托起了重达千吨的屋面荷载,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古代高科技的巧妙运用。斗拱有普通斗拱、溜金斗拱、隔架斗拱等多种类型,具有挑檐、支撑、抗震、装饰等作用,是古代高等级建筑所特有的形制。
祈年殿的溜金斗拱
天坛祈年殿使用了大量的斗拱,和梁枋共同支撑起整个大殿的重量,溜金斗拱是既美观又特殊的斗拱类型,位于檐步与金步之间,隐藏在祈年殿第一层檐枋之上,这里说的“溜金”可不是宝顶的鎏金工艺,而是斗拱中的重要类型,常施用于高等级古建筑檐步内露明构架之上和多角形亭类建筑之中,因其构造简洁、实用美观,一经出现便广泛应用官式建筑中。溜金斗拱的外侧和普通斗拱完全相同,但自中线以内的构件特别加长,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翘起,一直“溜达”到了金步位置,故“溜金”一词也是由此得来。
溜金斗拱的力学原理
溜金斗拱最初的功能以承重为主,经过古建筑的时代变迁到了清代则以装饰为主,但仍保持了斗拱的基本功能。溜金斗拱比普通斗拱更牢固,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以溜金斗拱底部“坐斗”为支点,斗拱最上端的内外两侧均受到梁枋及坡屋面向下的重力,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为力臂,遵循着力臂越大越省力的原则,使梁架内外两侧力矩达到了平衡,同时还均匀地分解了檐步屋檐及金步构架的承重,使得祈年殿一层梁架更加牢固,为上层木构架的营造提供稳定的基础。
溜金斗拱的作用
溜金斗拱首尾相接和祈年殿殿内24根金柱、檐柱上方的圈梁,层层拉接、环环相扣,犹如“大力士”般牢牢地“抱住”,加固了祈年殿两层环形的梁架结构,更是解决了内部空间将近24米大跨度和悬空结构力学稳定的难题。同时还形成了三重檐圆攒尖顶式的独特建筑形式,可以说祈年殿既是文化的建筑,更是科学的建筑。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上的地位,犹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它们既承重又美观是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带有溜金斗拱的古建筑外观造型的韵律感更强,高高翘起的后尾如鸟羽般依次排开,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感。除祈年殿外天坛皇穹宇也使用了大量的溜金斗拱,营造出层层收缩,似天一样的意境,呈现了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的独一无二、博大精深。
天坛建成600余年,作为曾经历经明清两朝的皇家祭坛,今天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中14个重要的遗产点之一。天坛祈年殿以其特有的建筑功能和独特的建筑形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整个大殿由内到外是由28根大木支撑起三重屋檐,这些柱子所形成的不同开间分别寓意着一年的四季、十二个月、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也隐含着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星宿,更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知。这座恢弘的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代表时间、空间的物质载体,不仅展现了古代科技的巧妙运用,还体现了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结晶。
(作者系北京天坛宣教中心高级工程师、北京天坛宣教中心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