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雪珍 屈昂

临近春节,在齐鲁大地上,气温已降至零度以下,但山东省嘉祥县薛莲农业蔬菜大棚内却暖意融融,满地的新鲜蔬菜正在被挑选、装车。看到这些,大棚的主人薛成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我们是济宁蔬菜批发市场的,每天销一车货。从这里收的菜质量好,口感好,色绿、新鲜,很受消费者欢迎,这些菜产得及时,赶上了好行情。”提前下好订单,一大早便过来排队的蔬菜批发商袁英向记者强调,薛成种的菜好,价格也实惠,一天一车,一车5吨左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薛成的25个大棚内,生菜、香菜、甘蓝、芹菜等长势喜人。为达到精耕细作、准确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他特意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和物联网系统,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提高了工作效率。

“控制台显示的是土壤的温度、湿度等,不用去现场,我们在后台就能实时监控种植大棚内的情况,设备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打开手机就能操作,哪个棚缺水了,就可以直接用手机操作进行灌溉,蔬菜随时就能‘喝’上清凉的水和肥。”薛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大棚的情况,并且依据当天气温、光照等情况,在手机上对大棚进行操作管理。

大棚蔬菜给菜农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带动了50余人就业。

60多岁的村民赵书远已经在薛莲农业蔬菜基地务工两年了。在家门口打工,让他很满足:“我的地租给薛老板了,除了租金还能按时领工资,离家也近,平时不忙还能照顾家里。”

薛莲农业蔬菜基地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从育苗栽培到种植管理,再到产品销售,实行包产包销。在薛成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种菜大户”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薛成的经验:“有几家和我一块种,我们种啥他种啥,包回收,特别是香瓜和西瓜,我们给他们供苗,过了年我们回收,按最低价五块钱起步回收,这样他们一年一个棚至少能赚三万元。”

记者了解到,薛莲农业蔬菜基地所在的嘉祥县把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从大棚搭建、育苗栽植、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把冬闲变为冬忙,让温室大棚蔬菜成为村民们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