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资料图)

“这次比赛,国内相当一部分高精尖科研单位的选手参赛,他们把更多的研究精力投入到农业当中,这让我非常激动。”日前,在2022“MAP杯”数智农业大赛决赛现场,作为评委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宋晓宇兴奋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经过长达7个月的激烈角逐和层层选拔,由先正达集团中国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2“MAP杯”数智农业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中心、浙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珈和、北京感智等单位的20支团队在21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大赛五大项目的一、二、三等奖。

各展所长 百花齐放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柏永青带领的团队参加了地块识别、作物识别项目的比拼,他们带来的深度学习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传统的遥感识别方法,需要搜集大量的图像数据,才能准确地分析地块和作物,但这导致实际应用受限,而结合深度学习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必采集过多的田间样本,使识别速度更快。”柏永青解释。

本次大赛设置了地块识别、作物识别、墒情预测、产量品质预测、智能化育种技术共五个比拼项目。在大赛中,各路选手各展所长,所采用的技术和模型也各有千秋。

“这次大赛展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案注重创新性,运用最前沿的算法和技术去解决问题;有的方案注重实用性,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大赛评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介绍。

按需出卷 创新作答

“大赛非常强调实用性,考题直接反映了农业实际应用对数字化技术的具体需求。”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李强子认为。

大赛以农业真实应用场景为考题,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最迫切需求出卷,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作答,这是本次大赛最鲜明的特色。

“就作物识别、地块识别这两个考题而言,这两者可谓是数智农业的底盘,后续一系列应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李强子说,作物识别是通过遥感技术做一张图,用这张图精确估算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以及相对于去年的变化。有了这张图,不仅有助于政府针对粮食安全进行科学决策,而且企业和农户也需要这种技术。比如在农业保险应用上,遭灾了,通过这张图马上就能知道遭受灾害的作物类型和面积,由此可计算出理赔金额等。再如在粮食补贴发放中,通过作物识别图,也可以计算出补贴面积和金额等。

技术好看 更要好用

数智农业不能停留在追求“酷炫”的技术层面,好看更要好用。

“数智农业技术需要在广袤且多样的农业应用场景中不断验证和提升,才能更快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MAP与数字农业业务单元总经理刘剑波表示,期待以赛促研,助推数智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助力更多优秀的团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吴文斌介绍,通过比赛,可以引导科研院校更加注重创新性与落地性两者的结合;此次比赛,就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设定指标,引导科研机构调整研究方向。

“当前,在数智农业领域,我国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都不是最大短板,但在应用层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赛不仅可以刺激技术发展,而且由于有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有助于搭建驱动技术转化的平台,让技术真正快速落地,为农民所用。”参赛选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谭深振奋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