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理性,而诗词,往往代表着浪漫和感性。当数学邂逅诗,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数学与诗早在我国古代便已有了交集,唐诗中有许多是以数字入诗的,如《唐诗三百首》中,数字入诗的就高达130余首,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其中,比较简单且有名的便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一首《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用小朋友数数的方式,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将一幅山村画卷徐徐展开,通俗易懂又充满童趣。只20个字的小诗便用尽了数字一到十,却并不显得突兀奇怪,反而为这幅田园风光图增添了一番趣味。


(资料图)

除了数字入诗,我国古代还有另外一种将数学与诗结合的形式,那便是用诗算数。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代的伦文叙为这幅画配诗,借鸟说人: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这其实是一首四则混合运算诗,列出的算式为:1+1+3×4+5×6+7×8=100,总数是一百,正好符合《百鸟归巢图》中鸟的数目,同时又暗含对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讽刺,由此可见作者的构思之精妙。

除此之外,数学与诗的邂逅还在于一些有趣的相似。数学中有这样一类算式:

12×231=132×2112×462=264×21

13×341=143×3113×682=286×31

在这些式子中,把数字颠倒等式仍然成立,就如同一首镜面诗,这就是数学中的回文。而诗中则更是少不了回文。提起回文诗,苏轼的《题金山寺》可谓巅峰之作: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其诗倒读为: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如此,不知是数学算式像诗,还是诗像算式了。数学与诗的邂逅,还在于许多方面。

数学与诗歌都遵循一定的理论范式。譬如,公理系统是数学的重要根基,相应地,古诗中的律诗、绝句、词、曲等也都有一定的格式。

在数学中,函数的奇偶性、平面几何的对称等都涉及对称性,而古诗中的对仗和互文见义也是某种对称性的体现。

数学与诗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通性,两者的邂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美产生的源泉。它们看似是两极,但却在灵魂上有着共通性。我们通过发现和研究来探索数学与诗之间的“化学反应”,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一座瑰丽的桥梁。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沈婧芳名师工作室成员)

知识小课堂

列锦:又称列词,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回文:回文是一种语法,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也叫回环。

互文见义: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比如: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A和C都有B和D。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耳濡目染、神出鬼没、东征西讨”等都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