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段子:“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现在看来,数学不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但体育有可能是运动员教的。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此举被认为将有助于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育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受到热烈欢迎。


(相关资料图)

体育老师和教练员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意见》的出台是一件利生、利校、利民、利国的多赢举措:一是有利于解决基层学校体育教师不足、专业体育教练员匮乏的问题;二是有助于提升普通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挖掘基层有运动天赋的孩子,扩大专业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出路;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昔日效力省队、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担任体育老师,和师范学校毕业的体育老师分工有何不同?《意见》明确,学校教练员要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形成良性互补。

体育老师和教练员相辅相成,体育老师主抓“普及”,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全面开展教学;而教练员则主抓“提高”,专业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质量和水平。体育老师“一专多能”,什么都能教一点,而教练员“术业有专攻”,可以深入训练单个项目,并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去参加竞技比赛。

根据《意见》,教练员不只是教练,还是管理者,承担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运动损伤防护康复等知识技能传授,以及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管理等工作,致力于提高校运动队的水平,为高水平运动队输送高层次人才。

《意见》的出台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早在“双减”前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引进专业教练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例如,曾夺得全国青年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冠军的汪文雅,成为安徽省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外聘的击剑教练员邓梓畅,曾经是国家队击剑运动员。该校击剑队在2022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击剑锦标赛中获得多枚奖牌。

除了中小学,专业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进入大学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正入职清华大学,“中国飞人”苏炳添在暨南大学任教,女子跆拳道冠军罗微担任中山大学跆拳道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工作……

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全方位塑造

“少年强则国强”。打造全民健康体魄,离不开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加强。教练员进校园,有助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同时发展,扩大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高水平教练员走进校园,既可以提高学生体育训练水平、进一步强化身体素质,又可以开拓视野和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彩项目的选择。除了足球、排球、篮球等传统课程之外,击剑、攀岩、帆船、武术等运动项目也会与中小学生亲密接触。教练员示范专业动作,分享实战经验,讲授体育文化,同时将百折不挠的精神传递给青少年学生。

作为家长,我们要支持学生参与运动,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以运动项目为抓手,培养孩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有特长,不妨鼓励他参与竞技。

即使孩子不是特别有运动天赋,也不用担心运动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智力。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对照组相比,每周参加3次90分钟运动课程(包括60分钟有氧运动和30分钟抗阻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认知灵活性、思维流畅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去运动吧,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全方位塑造。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