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粮食短缺与大范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粮食危机,我国的粮食够吃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月9-10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37次学术讨论会聚焦如何加速解决我国粮油危机和多元化问题,多位与会的农业和食品领域专家建言献策。

粮食总量充足但结构不平衡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粮食供应总量充足,连续多年高于消费总量。”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介绍,“但想要再提高粮食产量、扩大播种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且国产粮食的能量和蛋白结构不平衡。”

“粮食安全已经不能只用产量和数量来衡量,还要用能量、蛋白等营养指标来衡量。”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物营养研究所所长王加启认为,“要树立营养导向的理念,树立大食物观,用人类需要的营养把粮食、肉蛋奶、油料、蔬果等食物统一起来。”他认为,营养导向不但事关人民健康,也事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减轻土地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

“追求美味与健康,是我国人民实现基本温饱后的更高目标。”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郝小明认为,传统的农粮食品产业需要全面拥抱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我国应深化大食物观。

“每一碗食物都来之不易,必须尽快树立全民节约食物的理念,形成资源节约的文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际农业研究组织前总干事王韧说。

蛋白饲料粮成粮食安全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饲料产业以玉米作为主要能量饲料、大豆豆粕为主要蛋白饲料,因此形成了对玉米和进口高蛋白大豆的高度依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禽蛋奶鱼虾等的需求持续增长,饲料用粮不足成为我国当下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饲料粮供需失衡的本质是蛋白质饲料原料短缺,保障它的有效供给成为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戴小枫说。

饲料是保障养殖动物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大豆等主要蛋白资源对外依存度达85%,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和经济安全。

戴小枫认为,依靠技术创新,开辟新型高效饲料蛋白来源新领域,拓展饲料原料利用的新空间,突破低蛋白精准高效饲养关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饲料蛋白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食用植物油供给保障安全无虞

“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近年来,受进口饲料用高蛋白大豆倒逼产生的次生影响,国内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引起不少关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明明说。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提出多油并举、油料品种创新、利用冬闲田和盐碱地扩种油料、提高单产水平等建议。他认为,恢复长江流域2亿亩油菜生产产能,启用华南地区8000万亩冬闲田的产能,全面推广“双低四高”高密度油菜高产生产新模式,提高油料油脂和饼粕蛋白的品质和利用率,“最终完全可以提高油料自给率、减少进口依赖,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确保我国食用油产业自立自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爱科表示,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粮油及其副产物饲料资源,要通过质量安全、品质营养控制及减损增效技术示范,让每一粒粮食“释放”出全部潜在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