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掏耳朵吗?
温柔地掏耳朵,的确是一种享受,李阿姨(化名)也不例外。但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因为频频挖耳朵竟然挖出了恶性肿瘤。
记者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了解到,近期该科一连接诊了4位以往并不多见的外耳道癌患者,“都和掏耳朵有关系!”
(资料图)
除了习惯性挖耳,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会导致癌症的恶变。
掏耳朵16年掏得耳道裂开
当75岁的李阿姨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时,接诊的该科病区副主任张建被她的病情给惊到了。她的左耳道已经裂开,缝隙达到3.5厘米×2厘米,表皮溃烂甚至露出了软骨。
这样的情况从3年前就开始了,究其原因是李阿姨持续了16年的一个坏习惯——掏耳朵。其实,起初李阿姨的耳朵没有任何问题,但她平时没事就习惯掏耳朵,越挖越痒,导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变得更加频繁。长期的这个行为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肤渗出,恶性循环使得耳道里出现了一个新生物。
由于没有明显的不适,李阿姨一直没有就医。直到前阵子开始听力有所下降,才想到要看医生。初步活检结果为外耳道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已经累及腮腺和颈部淋巴结,需要手术切除,否则疾病进展会出现转移,危及生命。不过,术中需要切除左耳。
“只要能保住我妈妈的命,失去一只耳朵的代价我们可以承受。”李阿姨的女儿拿了主意。好在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李阿姨正在逐步康复中。对于自己无意间的坏习惯竟然导致了这般后果,她懊悔不已。
黄琦主任医师正在实施手术。
“除了反复挖耳朵这样的物理刺激,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也会引起外耳道癌。”张建告诉记者。
陈阿姨(化名)左耳反复流脓多年,但她觉得症状不严重,一直没有去医院正规治疗。平时耳朵分泌物较多时,就用棉签掏耳清理,还会用滴耳液清洗。
据张建介绍,发生于外耳道深部的外耳道癌,其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比如流血、流脓、瘙痒。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然而这些症状和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状相似,往往容易被误诊。
当外耳道癌向深部侵犯至外耳道骨膜,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甚至侵犯面神经、颅神经和硬脑膜,引起面瘫、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颅神经损伤表现,往往直到这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曾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耳朵痛持续半年之久,严重时一天要吃4次止痛片,直到半年后才被确诊外耳道癌。
经常采耳,突然听不见了
浙江杭州的洪女士(化名)是一名“采耳”爱好者,平时感觉耳朵稍微有点耳屎就要去采干净,这让她十分享受。
直到一天清晨,洪女士在起床后突然发现耳朵听不清了,于是来到临安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一系列诊断,洪女士的耳朵是因频繁采耳,外耳道有真菌感染,因大量真菌菌丝及团块阻塞外耳道使听力下降。
在接受相应系统治疗后,洪女士恢复了听力,并后怕地表示:“再也不敢随便采耳了。”
耳朵为什么不能经常掏?
耳朵怎么掏才安全?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张建医生解释,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干燥后和脱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称之为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则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隔黏附异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打哈欠等运动大多会自行排出。“所以,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后会自动排出。”张建说。
相反,如果在掏耳朵过程中造成频繁的摩擦和损伤,反而会加速代谢过程,甚至影响耵聍的脱落,形成耵聍栓,堵塞耳道。
日常生活,有时确实会出现耳痒的情况:
若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洗完手后用干净棉签轻轻掏耳朵,达到止痒的目的;
若洗头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建议通过单足跳的方式促进耳内水排出;
平时不需要频繁地掏耳朵,若已经养成了习惯,则建议纠正该不良习惯。
张建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最好到医院就诊:
耳痒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
耳朵突然出现堵塞感(有时耵聍产生和排出失调,耵聍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
他强调,耳部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以是不严重的小病,也可以是大病的早期表现,所以出现耳部不适症状且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最好及早就诊,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免延误诊治。
网友评论: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张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