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悠悠在北京妇产医院产房中发出了第一声啼哭。次月,我国批准卵巢组织冻存收费项目,这个让悠悠得以来到人世的新技术,经过十年的沉淀,开始走向临床常规应用。
一年过去,这个备受关注的“冻存婴儿”已长到9.8公斤,生理发育一切正常。她活泼,不怕陌生人。
(资料图片)
在北京妇产医院的冻存库里,已有超400名女性冻存了自己的卵巢组织,其中最小的患者只有1岁3个月。她们因癌症,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即将失去生育能力,这是她们唯一的生育希望。
不过,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儿童与年轻女性需要保存生育力,这与实际冻存数相差悬殊。目前我国依靠“卵巢冻存”出生的婴儿只有两个,新技术仍待被更多人知晓。
悠悠一岁了
9月的一个周末,十多位医生聚集在北京妇产医院一间会议室里,为一岁的悠悠庆祝生日。悠悠还不理解这次聚会与自己的关系,在医生发言间歇,偶尔用小手兴奋地拍打桌子,为医学报告添点儿背景音乐。
生日蛋糕端上桌,医生阮祥燕挨着悠悠坐下,问她“喂奶奶一口好不好”,悠悠瞪大眼睛盯了她几秒,然后举着叉子,把蛋糕送进她嘴里。
北京妇产医院的十多位医生为一岁的悠悠庆祝生日。受访者供图
体重9.8公斤、体长74.6厘米、头围46厘米,没有生长偏离,神经发育正常,体检结果良好。这个通过卵巢组织冻存技术来到世上的小姑娘,正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健康长大。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身体情况,毕竟怀她是接受了人工干预。现在一切正常,我们也放心了,平时小朋友有个低烧之类的小毛病,不是特别严重,都不会特地上医院。”悠悠妈妈曲丽(化名)告诉记者。
悠悠的诞生殊为不易。
2016年,曲丽被诊断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唯一能根治的方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骨髓移植前的超大剂量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极其严重,几乎100%导致卵巢功能早衰。
曲丽对于未来生活一直有着传统的设想:要结婚,也肯定要孩子。疾病与生育力即将丧失的消息,对她有如晴天霹雳,站在诊室里,曲丽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过下去吗?
化疗之前,曲丽前往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了阮祥燕团队实施的卵巢组织取材手术。这些经处理后被送入冻存库的卵巢组织,成为她唯一的生育希望。
2018年,曲丽原发疾病治愈,但体内卵巢功能早已衰竭,她重返医院,移植回了之前冻存的部分卵巢组织。之后的过程异常顺利,她逐渐恢复经期,于2020年自然妊娠。2021年8月31日下午2点,悠悠在产房中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卵巢冻存”的十年探路 从实验走向现实
卵巢组织冻存,顾名思义,就是将部分卵巢组织从患者体内取出后进行冻存,在患者需要时进行回植,让其恢复生育能力。
据《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超过400万例,在年轻恶性肿瘤患者中,70%以上有生育意愿。然而,细胞毒性药物与放射治疗等可导致女性生育力的严重损伤,如经骨髓移植前的超大剂量化疗后,可导致70%~100%的患者发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早绝经风险可升高20倍。
除恶性疾病外,一些良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EB病毒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患者也需要骨髓移植。
胚胎冻存、卵母细胞冻存是临床常用的生育力保护方法,但对于青春期前、性腺毒性治疗紧急、无法延迟且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风险高的年轻女性来说,卵巢组织冻存是惟一的生育力保护方法。
1994年,卵巢冻存技术应用于人类,2004年,报道了人自体卵巢组织移植后的全球首例活产。据相关文献,全球有超过1万名女性接受了卵巢组织冻存,200多名健康子代诞生。
这一技术被引入中国是在10年前。2010年,阮祥燕在德国进修期间观摩了一台手术,为保护一位18岁乳腺癌女孩的生育力,医生切下了她的一部分卵巢组织。她由此了解到卵巢冻存,并于2012年建立了国内首家“人卵巢组织冻存库”。
“对于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必须是冻存复苏后移植回体内,卵巢组织活了、卵巢功能恢复了,而且移植恢复正常的卵巢能正常排卵、孕育诞生正常的孩子才算是验证了技术真正的成功。”阮祥燕说,新技术走向临床应用需要强有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证据,2015年1月,其团队正式启动了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年9月,北京妇产医院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手术;曲丽的自然妊娠和悠悠的出生,让我国有了卵巢组织冻存术的妊娠与活产案例,意味着这一技术实现科技转化。2021年9月,国家正式批准卵巢组织冻存收费项目,在北京妇产医院,该技术已从实验性质走向临床常规应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医院开始探索该技术。据报道,北大深圳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均曾开展卵巢组织冻存手术。2017年,一位卵巢早衰女性在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了卵巢组织体外激活及自体原位移植术,其2年后实现分娩。
诚然,这项新疗法也面临技术挑战与伦理追问。
阮祥燕团队在相关论文中提及,在技术层面,卵巢组织移植早期的卵泡丢失、卵巢组织移植安全性问题有待改善或观望,卵巢移植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
另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是恶性细胞与卵巢组织一起重新植入的风险。欧洲五大中心285例卵巢组织移植表明,再次引入恶性细胞的风险很低,但仍需注意血液病如白血病患者,卵巢携癌风险高,不能排除这种风险。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卵巢组织冻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冷冻保护剂,而冷冻保护剂的使用以及冷冻和解冻过程、移植过程是否会对卵巢组织造成损伤,这类损伤是否会影响患者以及患者生育健康的“冻存婴儿”,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0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发布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指南指出,目前在卵巢组织移植之后出生的儿童没有增加先天性异常的风险。但由于技术的活产数量较少,不足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仍需要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患者在经过化疗暴露后,行卵巢组织冻存及移植技术的子代风险,需要对儿童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已成功冻存了400余例人卵巢组织。其中,63%的患者为21-35岁育龄期女性,冻存的原因主要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肉瘤、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等;22%的患者为儿童,最小的一名仅1岁3个月,病因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范科尼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不良性贫血、血液恶性疾病及盆腔恶性肿瘤等。目前接受移植的共10人,全部成功。
曲丽和悠悠也将接受进一步的健康追踪。
阮祥燕介绍,对于孩子,将基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眼保健、口腔保健、耳鼻喉保健等科室,系统规范地追踪其全方位健康状况;对于曲丽,将严密监测其原发病与卵巢功能情况,定期评估健康状况。
一条偶然中展开的路径
谈及悠悠,曲丽的语气中总是带着笑意。在这个新手妈妈眼里,悠悠“哪里都好,尤其是不娇气,但凡不饿不困,基本不哭”。
然而,回顾6年前从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到接受卵巢组织冻存的过程,曲丽坦言,如果没有一连串的偶然和幸运,或许不会有悠悠的存在。
“知道放化疗前要考虑生育力保护的人很少,知道这个技术的人更少。好像只在一个小的医疗专业圈子里有这样的共识。”曲丽说。
2016年,在北大人民医院确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后,曲丽被一位医生告知,放化疗可能会令她失去卵巢功能,在这之前,可以考虑寻找一些生育力保存的办法。如果不是这位医生善意提醒,曲丽对放化疗的理解只停留在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情节——会掉头发,压根不会将其与生育联系起来。
不过,这位医生也不知道更具体的技术,曲丽转而接受建议,去北大人民医院妇科进行咨询;也是在一位妇科专家的介绍下,她才了解到北京妇产医院可开展卵巢冻存技术。
医疗圈内对于这项新技术尚未耳熟能详,普通患者更是难以知晓。曲丽加过一个两三千人的病友互助群,网友们会彼此分享重要的医学信息,但从没有人提过生育力保护与卵巢冻存。
曲丽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即便知晓到了卵巢冻存技术,最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身边也并非全是支持的声音,曾有人对她说,“你还想这些,还不快点治疗”。曲丽知道,在常人眼里,保命是第一位的,先谈保存生育力,显得有些“想太多了”。
阮祥燕也多次提到,卵巢冻存技术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知晓率不高以及观念误区。
“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100万儿童与年轻女性需要进行生育力保护。现在库里只有400多例,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阮祥燕告诉记者,找到她的患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三个:遇到了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通过病友群向接受过手术的病友咨询、在网上看到报道或查询了相关医学资料。
信息触达是第一步,95%以上来咨询卵巢组织冻存的患者都进行了卵巢组织冻存。剩下的小部分会因观念或经济状况选择放弃,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本人、家属或原发病治疗医生对卵巢功能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先保命、再保生育力”,失去了冻存卵巢组织的时机,也有个别家长出于经济考虑,放弃了给孩子冻存。
无论如何,这项技术正逐渐扩大知晓率。这些年来,阮祥燕通过专业讲座的方式让更多医生了解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在北京,2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过取材手术,西安、杭州也进行过卵巢组织当地取材、远程转运到北京入库冻存的尝试。
在病友群里,曲丽会主动分享自己接受冻存及移植的经历。每当有病友想要了解这项技术时,群主会帮忙@她。
“我遇到了很多好大夫,他们不光是治病,也考虑到我们预后的生活质量,我心里很感激,也希望更多人能知道这个事情。”曲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