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刘园园

“我1944年出生,1973年以前一直住泥土墙、茅草房。小雨水茫茫,大雨成汪洋。穷水恶土,村里13年没有村部。”5月20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江苏常熟蒋巷村,见到年近八十的老书记常德盛。在他的描述里,几十年前蒋巷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犹在眼前。

蒋巷村是一个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处的偏僻乡村,全村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人口200户,900人,是一个地多人少的小村。


【资料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蒋巷村人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斗志,靠肩挑背扛填高千亩低洼地,治水改土把泥淖之地转变为富饶水乡。“我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人均为国家贡献1吨粮!”常德盛说。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蒋巷村以一家彩钢复合板小厂起家,发展出如今年产值超10亿元的常盛集团。

时间来到新世纪,蒋巷村再次成为“吃螃蟹的人”,发展美丽经济,探索乡村旅游。如今,伴随“新农村考察游”“农家趣味游”“亲子休闲游”等旅游产品的规划落地,蒋巷“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蓝图已经成真。

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在如今的蒋巷村,花团锦簇绿树环绕,200多幢红瓦绿荫的小洋房、投资近4000万元建成的护理院、一年吸引20万游客的生态旅游园区错落其中,蒋巷成为百姓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走出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强村富民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一个苏南乡村的振兴样本。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摄

常德盛带领村民治水改土(采访对象供图)

蒋巷粮食烘干中心(采访对象供图)

蒋巷村史馆(采访对象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