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通讯员 曾晨

“我要继续当好纽带桥梁,链接企业、院所各方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朱玉玉分享了自己担任科技助理的工作感悟。

2022年以来,绵阳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其中,绵阳市科技助理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生产线”,成为该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奋进密码”。


(资料图片)

当前,为打造投资兴业的“宝地”,绵阳市还有哪些妙招?5月17日,笔者前往绵阳进行探访。

乘“科技”东风 政务服务化繁为简

办理企业注册等相关手续,最少需要跑几次?按照过往经验,这个答案不会低于一次。

如今,绵阳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给出新答案:开办企业落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将办理环节从3个压减至1个,实现0.5个工作日、0成本完成办理。

“现在就是方便,不用走出园区就能办理。”17日下午,绵阳惠科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模组项目工作人员瞿倩将办理厂房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资料,放心地交到绵阳工业园区(东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手中,“以前办理施工许可证要到区住建部门,自从涪城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后,很多业务都可以帮忙代办,企业就不用来回跑。这次办理施工许可证,工作人员还上门取件,服务很周到。”瞿倩说。

政务服务如何进一步去“繁”就“简”?绵阳乘上了“科技”东风。

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营商环境建设靶向发力,绵阳打造了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开通智能监测、企业满意度分析、督查督办、在线核验等系统功能,提高了全市营商环境动态监测效能。

同时,绵阳市还于今年正式上线“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政策通、诉求通、政务通等功能模块及相应拓展功能,实现对企业的全天候、全流程服务。

2022年绵阳市营商环境监测平台指标表现数据显示,该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均达95%以上,新增266个政务服务事项进“一门、一窗”,推动544个事项进“一科”,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

精准发力 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扶企扶在关键处、助企助在点子上。”这是绵阳实现“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秘诀。

“要不是有幸参加了涪城‘人才政策汇’活动,我们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四川省绵阳市新能源测控研究团队负责人王顺利说,2022年,在“人才政策汇”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场,该团队被认定为涪城区初创团队,得到了5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这场“及时雨”帮助团队渡过了资金难关。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近年来,绵阳坚持“用户思维”,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想问题、办事情。

为破解企业人才招引难题,绵阳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出台“人才十条”新政,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企业担保压力大?绵阳创新“绵科贷”产品系列,采用信用贷、商标专利权贷等“非不动产”担保方式,运用“国担e贷”“总对总担保”等增信产品,挖掘优势科创小微企业。

2022年5月,绵阳市首场企业工作座谈会召开,该会议让企业走上了“C位”。随后,180余场“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座谈会在绵阳常态化召开。会议现场,企业讲困难、谈思路,政务服务、发改、经信等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认领任务,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绵阳市相关负责人说,去年,绵阳共签约项目373个(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金额3738.52亿元,这背后折射出绵阳开放型经济活力四射,营商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未来,绵阳将继续努力营造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给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