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瑜
3月31日至4月2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3年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为40.5%左右,相较于10年前30.9%的生存率,增加近10个百分点。按发病例数计,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等。
“我国已建立覆盖14.07亿人口的中国人群肿瘤登记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在会上指出,“未来,既要全方位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同时,也要通过积极促进癌症防控关口前移,依托四级肿瘤质控管理体系强化规范化诊疗,持续开展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临床研究资源和支撑平台等,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表示:“近年来,通过各级肿瘤防治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恶性肿瘤的规范诊疗和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令‘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的两全管理内涵得到不断延伸。在推动癌症逐渐成为可防可治可控的慢病的同时,期待能够为更多癌症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水平带来切实提升。”
在“两全”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肿瘤科医生及多学科医生关注到,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均可致患者遭遇潜在如心血管事件、骨安全事件、精神心理问题、女性生育能力等一系列影响生存质量,乃至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健康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阮祥燕教授指出,以乳腺癌育龄期患者为例,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就要有意识地做好生育力保护。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技术,能够保护患者生育力。
近年来,包括肿瘤心脏病学、肿瘤神经病学及肿瘤生殖学等众多新型交叉学科蓬勃发展,推动肿瘤从多学科诊疗向跨学科管理发展,全方位为肿瘤健康管理保驾护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金锋教授强调,整合多学科的经验与智慧,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整体健康水平。与此同时,要更多关注好的理念和机制在区域和基层的下沉,带动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水平提升。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马飞教授认为:“随着我国肿瘤诊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于优化治疗获益及治疗疾病同时,兼顾整体健康水平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就对肿瘤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力量提出更高要求,要实现将疾病诊疗从空间轴上提升到‘全方位’跨学科管理的目标,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整体健康为中心,团结众多跨学科资源和力量,实现肿瘤防控的全周期覆盖,最大程度降低肿瘤的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会上,数位院士与国内近百位肿瘤诊疗、心血管、骨科、内分泌等领域专家,围绕国内肿瘤跨学科管理、肿瘤生活质量管理、规范化诊疗与质控、创新药物与科学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探究符合中国实际的癌症防控政策与路线图,要通过科技创新和跨学科的方式来推动精准医学发展,洞悉肿瘤发生发展的本质,赋能精准预防、筛查诊断、肿瘤药物研发,及临床抗癌药物的精准应用等,推动肿瘤防治效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