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国产商用卫星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架,面向大众销售,最低折后百万元起。

用透明的价格在公开渠道售卖卫星,还是件新鲜事。这些卫星要卖给谁?买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近日,有3款卫星产品在某电商平台店铺上架,标价从200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


(资料图)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一家卫星服务提供商,看到标价200万元的卫星商品“1U立方星”,是一个10立方厘米大、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通过组网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空飞行器等监测,在国际上广泛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

一同上架的还有卫星产品提供的服务,一款叫做“太空自拍”的服务,可在卫星进入太空后显示出用户上传的图片,并把显示屏和太空背景拍摄成一张“太空自拍”发回给用户,一年费用200万元,两年300万元。

由于卫星是特殊商品,用户拍下产品后,需与卫星服务商进一步确认具体需求,敲定合同细节,再安排发射。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最快半年左右,卫星就可完成发射、入轨运行。此外,费用还包含发射现场观礼、个性化铭刻,以及在轨运维等服务。3月31日晚间,“1U立方星”被以100万元左右的折扣价格售出,目前该商品已下架。

太空“拼车”一星多用

商业卫星应用有望降本普及

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商平台上卖卫星产品,并不完全是为了销售,更多是科普和用户拓展。国内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也有望随着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与更多领域的结合机会,迎来进一步普及。

此次销售的另一个卫星产品,名为“太空班车”,支持遥感、通信、导航、科学探测等多载荷的协同作业,实现一星多用。

在河北唐山,一个商用卫星生产基地今年初落成,像这样的基地,去年来在全国多个省份陆续落成。与此同时,商业航天发射也趋于活跃,这些都将助推卫星使用成本下降。专家表示,当前国内发射商业卫星的成本约千万元左右,相比国际成熟市场依然偏高。通过共享卫星等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先行降低卫星研制、发射成本门槛到百万元规模。

500公里实时通信

卫星互联网将“基站”搬上太空

商业卫星加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我国不断完善的卫星互联网建设。随着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链布局也在不断完善。如今,在没有传统通信基站的地方,依靠卫星互联网也能够实现信号的实时传输。

在云南丽江玉龙县的大山深处,这几天正在进行着我国首次低轨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电力通信的应用测试。

正在巡检的电网设备信息、现场视频和电力控制指令等,在没有通信基站的情况下,实时、稳定地传回了远在500公里外的监控中心。依托一套仅有笔记本大小的装置,接收到来自我国首个低轨实验星座的卫星信号。

自2020年正式纳入新基建后,短短三年时间,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实现重要突破。单颗卫星变成了组网星座,利用卫星视频通话的时长也从三分钟提高至半个小时以上。还可以赋能工业,或者与自动驾驶领域结合,增强车辆感知能力等。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高级分析师 刘暾:布局卫星互联网,形成全球覆盖、无缝连接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完成我国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高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

随着卫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带动相关产业加速成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我国新增卫星相关企业9200家,涉及金属材料、地面设备制造、移动运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