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3月25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上海期货交易所协办的“2023(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钢铁低碳新征程,美丽中国新时代”。
卢春房院士。
(资料图)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还应加强研究。如钢铁需求规模预测,其准确性对钢铁行业发展布局、企业重组、产业升级等工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还应深入研究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提升路径、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及非金属材料发展对钢铁行业影响等。
骆铁军副会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加快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报告中指出,钢协提出加快创建新发展环境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的建议,目的是使钢铁产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提出启动以“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为主要工作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要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让更高性能的钢铁产品获得更广泛的使用;推广应用绿色低碳产品,适应下游绿色低碳消费升级步伐。
李毅中会长。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主题报告《当前落实“双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中,重点解析了我国推进落实“双碳”目标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梳理碳排放调整优化结构,摸清碳足迹落实“双碳”责任;科技创新和应用是实现双碳的主动力;注重政策导向,支持落实“双碳”。
杨正位主任。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杨正位在题为《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双循环行稳致远》发言中表示,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毛新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从面临问题与挑战、应对的策略与路径、关键的技术与方法等方面,作题为《关于再生钢铁原料高质化利用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以再生钢铁原料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应尽早布局。但现阶段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仍是世界难题,亟须解决存在残余元素等主要问题。
张海登副司长。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在题为《力促行业稳运行稳增长 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系统梳理了近年我国钢铁行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取得的发展成果,分析了行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说,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发掘内需市场潜力,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钢材消费升级。二是继续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持续关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新变化,加大创新力度。三是持续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四是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普及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及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推动氢冶金、低碳冶金工艺技术攻关示范等。
刘峰副处长。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处副处长刘峰在题为《加快健全气候治理体系 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报告中指出,面临低碳转型挑战,我国钢铁行业应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成本绿色转型,从三个方面做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一是摸清排放底数。对行业碳排放现状、减排潜力、企业数据基础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等。二是加快制度建设。配合加快完善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配额分配方案。三是增强数据管理能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
在论坛上,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作《数字赋能河钢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报告。受中国工程院院士邵安林委托,刘政宇作《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报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许晓红作《深耕特钢领域 助力建设制造强国》报告。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作《全球钢铁消费趋势新变化》报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作《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报告。
论坛邀请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中国工程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世界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全联冶金商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商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来自河北省发改委、黑龙江省工信厅、江苏省工信厅等有关领导,及中国宝武、首钢、福建三钢、建龙集团等钢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钢铁上下游行业企业、技术供应商等参会。
(文中图片均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