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裴宸纬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郑新黄河大桥突发团雾,导致郑新黄河大桥新乡到郑州方向发生多起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由于突发性、局地性强,范围小、浓度大,团雾又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那么,团雾是怎么形成的?遭遇团雾时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资料图】
多发于高速公路,比大雾范围小、浓度大
在民间,团雾也被称为“坨坨雾”。这个称谓形象地指出了团雾的特点——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更浓的、能见度更低的“一坨‘雾中雾’”。
团雾虽然也属于“雾家族”的一员,但却与我们日常见到的雾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形象地说,它就像落在地上的一朵云彩,在其范围外能见度相对较好,但在其范围内能见度却较低。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团雾内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属于特强浓雾;团雾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很浓,有些区域的能见度则相对好一点。
从出现时间上看,团雾容易出现在深秋和冬季,尤其是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清晨。从出现地点上看,由于团雾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因此低洼河谷、山区、临江临河路段,以及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容易出现团雾。
到了冬天,我们经常能看到高速公路出现团雾的新闻,那么为什么团雾“喜欢”出现在高速公路区域呢?
高速公路路面通常由黑色的沥青铺设而成,相比于周围的植物、土地等,沥青路面在白天的吸热能力更强、温度更高。但到了晴朗的夜晚,黑色的沥青路面因为温度偏高,热辐射能力更强,其温度下降得也更为剧烈,因而高速公路上方的大气层也就比附近其他地方更容易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这有利于团雾的形成。同时,因为高速公路宽度有限,这样催生出来的雾气团就比一般的雾气团更小、更浓。
而在众多高速路段中,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速路段发生团雾的次数更多。中国天气网统计资料显示,在年均发生10次以上团雾的高速路段中,位于湖南省和四川省的最多,超过百条;位于湖北省、福建省、山东省、山西省的也比较多。总体来说,我国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更需警惕团雾。
监测困难,需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对团雾进行监测有一定困难。虽然目前气象部门对大范围的雾预报能力尚可,但由于团雾的突发性、局地性等特征明显,准确预报的难度极大。
资料显示,气象部门对雾的监测主要通过地面实况观测和气象卫星资料反演等手段。但由于团雾存在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也能出现能见度更低的团雾;在大范围天气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极小区域的团雾,这无疑增加了对团雾监测的难度。
虽然现在气象部门也与高速公路等管理部门合作,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器,但相比大雾,团雾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所以不是每次出现都能够被自动观测仪监测到。正因如此,团雾极易对交通安全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遇到团雾,司机应该怎么办?
驾车进入团雾区域,应立即减速行驶。当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当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且需要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突遇团雾千万不要急踩刹车,更不要就地停车,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驾车进入团雾区域时,应正确使用灯光。要及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千万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被雾气漫反射后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导致驾驶员难以看清前方区域,影响驾驶安全。
除此之外,当驾车进入团雾区域,应巧用喇叭提醒别车注意,同时当听到对向车辆鸣笛时,要鸣笛回应示意自己车辆的位置。
在团雾区域内,如果遇到能见度过低或发生事故等情况,导致无法继续向前行驶时,驾驶员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将车辆停到应急车道,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同时车上驾乘人员也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地点,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