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9倍,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42989家、6348家、255家,上市公司达到90家,人才资源总量突破600万人。”1月13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重庆市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了科技方面的成绩。
报告指出,重庆五年来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从2017年的2.01万亿元增加到2.9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3%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64176元提高到9万元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
报告提到,未来五年,重庆将围绕“六个显著提升”建设新重庆。其中在推动科教实力显著提升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总量分别超过1万家、8万家。
报告提出,今年将奋力抓好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行动,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推动校区、园区、厂区联通联动,支持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创新创业,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示范建设,创建国家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4.8万家。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科技专项,集中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构建综合性、专业化、全链条、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打造高效能科创体系。建设科创核心承载区,提质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创新高地,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荣昌畜牧科技城、潼南农科城等科创园区建设。培育核心科技力量,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金凤实验室二期、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创平台,组建明月湖实验室,支持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打造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示范区。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一批战略性、引领性、交叉性学科,瞄准应用数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优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市属科研院所改革,深化科技评价、科技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等改革。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推广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促进专精特新、科创培育等基金市场化运作,健全科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高水平人才集聚计划,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厚植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科普力度,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营造全民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