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IHPC)第四次理事会于12月13日在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以复旦大学领衔的中国科学家团队率先建成全球跨尺度、多维度、一站式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可一站式集成测量从宏观到微观多个尺度的人类表型,覆盖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大类不同尺度的表型组测量。

据介绍,复旦大学已在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成全世界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密测量中心,可一站式集成测量从宏观到微观多个尺度的人类表型。该中心覆盖从微观的蛋白质组、代谢组、核酸组、细胞到宏观的生物医学影像、人体外观、皮肤、睡眠、生物电、心理等15大类不同尺度的表型组测量。中国已经完成全球第一个每人测量2.4万余个表型的自然人群深度表型组队列。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覆盖分子表型、细胞表型、功能表型及影像表型四大测量模块、17个表型研究领域。每年全景表型检测通量可达100人次,每个个体可测约2.4万个表型指标。该平台已建立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的表型测量技术,为制定人类表型组测量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家团队还率先完成了自然人群深度表型组队列,绘制人类表型组导航图,发现了150余万个表型间的强关联。在全景导航图的指引下,表型组学研究能够获取大量多维度、跨尺度的关联信息,从而指导新型表型调控机制的发掘与验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表示,人类表型组导航图是大科学计划创新策源功能的最佳体现。第一代“导航图”中发现和提出的新科学问题,目前科学界已经解释的“不到万分之一”,更多的关联等待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去进一步揭示和研究。金力表示,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相关团队将在数据测量方法更新、数据处理方法升级、算法模型开发等领域持续开展原始创新,实现人类表型组“导航图”的持续迭代升级。

科学家出席IHPC第四次理事会。主办方供图

据悉,来自14个国家(地区)30余位协作组理事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出席IHPC第四次理事会。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充分探讨与协商,进一步就《人类表型组测量指南》《共建全球人类表型组数据库(PhenoBank)倡议》达成共识。

其中,《共建全球人类表型组数据库倡议》提出了共同建设全球性的人类表型组数据库及处理系统的宏大构想。倡议提出,建设一个全球多中心的人类表型组数据汇集、管理、分发、协同平台——全球人类表型组数据库为全球参与表型组研究的科学家提供服务,并为最终实现绘制全球性的人类表型组“导航图”目标提供平台与技术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