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肥胖等疾病的心衰高危人群应及早预防,将治疗战线前移,实现从早期到终末期对心衰的全病程规范管理,以降低死亡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介绍:“近30多年来,我们国家心力衰竭的标准化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且针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及防治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心衰的整体预后仍较差,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均较高,同时全国心衰治疗均质化水平有待改善,这是当前心衰诊疗的两大难点所在。此外,多数心衰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的特点,这也增加了治疗和预后管理的难度。”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峻教授表示:“心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很多患者进展到晚期心衰阶段时,不仅要治疗心衰,还要治疗一些合并症,患者和家属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还面临着很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是一人心衰,全家心碎。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早和恰当地治疗,以此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指出:“心衰的早期预防对于有心衰危险因素的人群尤其重要。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老年人等容易发生心衰,如果这些人还有心血管疾病,就更容易发生心衰了。我们需要把心衰的高危人群识别出来,进而把这些患者现有的高危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不运动,把这些因素积极地控制好,能够预防或延迟心衰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提醒广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心衰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点,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同样能够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