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11月22日,浙大控股集团科创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科创新力量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着眼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动演进新趋势,从多个创新主体视角,探讨关键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链路构建机制等热点话题。

会上,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高水平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深度推进产学研融合,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构建起广辐射、高能级的产创融合体系。


(资料图)

对浙江而言,如何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老大难”问题,高效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补上“有组织的科技产业化机构”这个重要中间环节?

浙大控股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发布

今年7月,浙江国资国企创新联合会成立。这一由浙江省国资委主管的国企创新服务平台,拥有56家省市重点国企作为会员单位,联动央企、高校、科研院所、优秀民企等主体优势,致力于推动国资国企产业升级和协同创新。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姜扬剑表示,浙江省国资委将通过组建省级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平台等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浙江国资国企创新联合会的发起人和轮值理事长,浙大控股集团以打造省级集团化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目标,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破局之道。

“聚焦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我们正探索‘在新型举国科研攻关体制下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金强如是说。

论坛现场  论坛主办方供图

浙大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飞鹏介绍,集团将尝试通过建立一支“科技星探”队伍、打造一支CEO队伍、构建多层次基金体系、形成一套科技+产业研究体系、创新一套科创集成服务体系和赋能模式,成为一个整合“知本圈”和“资本圈”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构建一流科创生态。

论坛现场,浙大控股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正式发布。该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目前已储备航空航天、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

时下,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地方开展合作已成风尚。然而,如何确保创新和育人联动,研究成果及时进行产业转化?校地之间协同机制松散、低效,政府资金投入不可持续、着眼短期收益等现象不容忽视。

谈及“校地合作研发平台模式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指出,校地加强联动合作是必然趋势,校地合作要考虑三要素:将高校优势学科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将高校引育目标与地方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将高校资源需求与地方场地资金优势紧密结合,校地资源互补、携手共进、服务大局、合作共赢。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强调了能源科技创新对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他希望通过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借助国资国企的力量,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低碳/零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构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