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11月11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COP27)上,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专委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边会在线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的多位知名科学家,围绕气候变化科学、后疫情时代可持续经济增长等话题探讨交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边会在线上召开,线下设置了展览区,并通过YouTube平台向全球直播,边会设置了视屏展览区,播放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展览。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长期关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创活动进行科普传播,此次也带去了“创·造”活动的相关介绍视频。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委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新冠疫情并没有削弱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仍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仍在创新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仍在增加。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人类的智慧和各国的行动。

会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陈迎研究员聚焦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绿色低碳发展。她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正在侵蚀数十年来全球发展的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遇到了困难。而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构建“1+N”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巴黎协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重振和加速全球绿色发展转型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与会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气候变化科学进行了解读,对后疫情时代如何在重振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我国“双碳”战略建言献策,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