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焘 吴本科 逄金秋 安家驰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资料图】
10月15日凌晨3时12分,搭载着遥感三十六号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贵阳发现目标!”电光石火之间,火箭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贵阳卫星观测站观测弧段内,该站雷达机房内的岗位操作手早就严阵以待,精准实施着每一个动作。
“贵阳成功捕获目标!”伴随着“嗡嗡”声,场坪上雷达瞄准漆黑的夜空,巨大的天线缓慢平滑地调整对标方位,始终紧紧咬住目视不可及的火箭。
“贵阳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指挥所里,各种仪器仪表上的指示灯频繁闪烁,调度声平稳有序传出。在外人看来,每次调度通报都如同平地响起的一声惊雷,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但对于在机房里全神贯注执行任务的某型雷达测量团队来说,这胜利的宣告,无疑是今夜最动听的声音。他们要用任务的圆满成功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夜过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贵阳卫星观测站雷达测量团队的荣耀簿里,胜利的战绩又增加了1次,但这个“1”,却来之不易。它是团队里久经沙场、技术过硬的工程师和刚参加工作、初露锋芒的岗位新人们,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换来的。
成功的背后,是雷达测量团队对故障“异于常人”的敏锐。还记得在某次重大任务合练中,该站雷达机房内,大家正井然有序地跟随口令完成每一项操作。“滴……滴……滴……”,设备突然发出3声急促的故障告警声,雷达发射机随后自动断电关机,大家瞬间紧张起来。根据故障现象,雷达测量团队成员迅速分岗位梳理故障树、分析故障逻辑关系、测试故障部位节点参数,初步将故障范围缩小到某电源组内部的4块板卡上。
然而,在更换4块板卡后,故障依旧存在,此时的机房里甚至都能听到大家“砰砰”的心跳声。
“各号注意,固定值检查,五分钟准备!”调度里又传来新的口令。这意味着,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排故,否则雷达测量团队将无法完成本次合练任务。雷达测量团队的成员们再次冷静下来,重新进行故障分析、比对指标参数。突然,发射机岗位操作手有了发现,测试表中反馈板的电压比正常数值高了0.04V,而这仅是一个不足正常指标1%的微小偏差。岗位人员迅速在反馈板的电位器上将电压调减0.04V,设备瞬间恢复正常,故障得以及时排除,合练任务最终圆满完成。0.04V的电压差值,只是极小的偏差,不同仪器的测量误差也在这个数量级,可这个微乎其微的差值却没有逃过雷达测量团队的“火眼金睛”。
成功的背后,是雷达测量团队在每次维护、联调、合练和任务实战中的深钻细研和不停探索。
他们钻地沟理线缆,爬数据找变化,一点点调试设备状态,记录各种异常参数,标记所有零部件电气特性,搭建出完整的知识库。并按照状态、参数和故障三个部分,区分不同颜色形成可视化表格,张贴在机房醒目位置。这些看似细微繁琐的日常工作,却让团队全体成员对设备情况掌握更加准确,对设备做到庖丁解牛般的熟悉。
细致和耐心刻画出航天梦想,勤奋和汗水点亮了无悔青春。
“我们要始终以‘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严格标准,接续追逐‘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用发发成功、次次圆满的优异成绩诠释西昌航天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党的二十大献礼。”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贵阳卫星观测站雷达测量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