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握文 桓斌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某地演训场,铁甲战车轰鸣,硝烟弥漫,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激战正酣。
(资料图片)
突然,“红方”凌厉的攻势被阻滞——“敌”防御阵地前布有反坦克地雷。此时,早已严阵以待的工兵排雷分队接到了“火速前往排雷”的命令,5辆新型地雷探测车迅速出动。
“发现地雷!”地雷探测车放慢速度,对雷场情况进行收集处理。不一会,前方区域地雷的坐标、深度、成像画面及数量就出现在了显示器上。藉此,工兵分队迅速标定出了避开地雷的多条安全行进路线。
短短几分钟,战车再次开动,沿着标定的安全路线越过雷区,向纵深挺进!
部队官兵表示:“利用这种新型地雷探测车探雷,既快又准。”
这种新型地雷探测车,由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智能感知系(以下简称智能感知系)技术创新团队研制,现已在部队列装。而这仅仅是他们让传统雷达焕发新生机的一个成果。在他们的手中,传统雷达仿佛有了七十二般变化。前不久,该系被评为“全军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首辆新型地雷探测车横空出世
地雷是现代战争中的“狠角色”,对人员和装备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传统探雷方法主要采用探雷针、探雷器,探雷的效率低、危险性大。
10余年前,智能感知系教授周智敏等人在部队调研中,发现部队官兵对新探雷装备有着重大需求。于是,他们萌生了用雷达探测地雷的想法,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地雷探测车的研制技术方案。
用雷达探测地雷,其原理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却相当困难。地雷探测车要在战场的复杂地形中探雷,车辆行进和颠簸会对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产生影响,而且地雷的类型不同,形状各异,应该如何确保成像分辨率和参数精度?怎样使天线与地面始终处于最佳角度……
“问题太多,难度太大!”听闻周智敏要利用雷达找地雷,很多人直摇头。
面对种种挑战,周智敏对团队成员说:“创新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是部队有需求,就算再难,我们也要干!”
经过顽强攻关,他们搬开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绊脚石”,设计出了可根据载荷量和侦察任务进行重构和灵活配置的雷达系统。
为准时完成型号研制任务,他们一边与国防工业部门协调地雷探测车制造生产,一边组织开展试验验证,对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天气,以及地雷类型、雷区土壤、行进路况等因素对探雷效果的影响一一进行试验,以检验探测车的性能。
历经3年的不懈奋斗,他们终于研制出了国内首辆新型地雷探测车。与国外同类探雷装备相比,该车在探测距离、探测宽度、探测效率、野战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二十载岁月铸就新型雷达
随着一束雷达电磁波发射,穿过草丛、墙壁、地表等障碍,一簇簇跃动的光点同步显现在显示器上,随后形成清晰可辨的图形。
这是一种具有穿透探测能力的新型雷达。为了研制这种雷达,技术创新团队梁甸农等人整整奋斗了20年。
20世纪90年代,梁甸农教授把几名年轻人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雷达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应用潜力仍尚未得到完全挖掘。我们应该瞄准国家和军队需求,开发能探测隐蔽目标的雷达,也就是具有穿透探测能力的新型雷达,为未来战场、反恐提供新的侦察手段。”
用雷达探测隐蔽目标,信号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极为复杂。系统应该如何设计?算法要怎样进行突破?成像分辨率如何得到保证?种种问题成为开发具有穿透探测能力的新型雷达所需要面对的“拦路虎”。
研究初期,梁甸农等人连最基本的信号产生都无从实现。在进退维谷之际,团队成员都选择了坚持。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寂寞长跑,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缺乏前期试验条件,他们就在办公楼顶架设简易轨道等试验装置;设置探测目标没有制式装备,他们就自制简易火炮当目标;没有制式发射机,他们就用烧热的铜丝模拟红外源;为检验雷达性能,团队成员从西北大漠、东北雪原到西南山区、边防海岛,进行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地面试验、高低温试验、机载试验……
就这样,技术创新团队像“燕子垒窝”一样,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攻克了系统设计与研制、信号处理算法等一个个技术难题。历时10年,团队终于研制出了能探测隐蔽目标的新型雷达样机。又经历了10年,团队研制的新型雷达终于定型列装,实现了我军雷达技术与侦察装备的跨越式发展。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奋勇登攀雷达技术制高点
雷达的潜力有多大?雷达在未来还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这支源自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雷达专科的团队,目前仍然在雷达这个传统技术领域中,不断挖掘雷达新的应用潜力。
经历60余年的发展与薪火相传,智能感知系已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科研队伍。对于雷达技术,他们有着新的探索和思考。
技术创新团队金添教授介绍,团队中的几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研发出了一个能捕捉微弱人体信号、隔墙重构人体姿态的穿墙雷达,可实现隔墙成像。穿墙雷达对于城市反恐和城市作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创新团队还在国内首次提出将太赫兹这一用于6G通信的波段引入雷达探测。智能感知系副主任邓彬介绍,这个波段在雷达装备领域目前仍少有研究,越早使用它,就能优先利用这一频谱资源。展望未来,太赫兹雷达将会是“用更小的尺度和更高分辨率测量世界”的一把好“尺子”。
此外,团队还提出了给全空域做“CT”的构想,即利用地面雷达站覆盖全空间的方法,实现电磁全息感知。这改变了常规雷达的探测模式。目前,团队已经着手进行基础研究,给全空域做“CT”将从概念向现实逐步推进。
记者看到,为抢占新的雷达技术制高点,技术创新团队正以新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