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林英健 牟俊烨
深达十几米的基坑内,挖掘机、冲击钻机轰鸣忙碌,269名工人加紧奋战,力争让工程早日竣工交付。这是10月1日当天,科技日报记者在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南畔青岛重点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施工现场看到的繁忙场景。
据了解,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举措,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包含门诊、医技、住院、行政办公、科研、后勤辅助、人防、机动车库等功能,设置床位不少于800张,初步估算医院年门急诊量约80万~90万人次。
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四公司负责人刘志猛告诉记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建设中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保障了项目的高效建造和过程管理。
“项目全程采用BIM施工法,通过建模了解施工情况,打造智慧工地样板;设置全覆盖监控设备,全时段记录混凝土施工管理,严控混凝土质量;在工程放线阶段,引入机器人辅助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用量;在塔吊上安装可视化设备,实现操作人员坐在塔吊上也能查看吊钩情况;设置了基坑自动监测装置,有位移等情况发生时会自动报警;预埋电子自动测温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管控。”刘志猛表示,项目所有机房均采用DDCI装配式建造体系,其中制冷机房、锅炉房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生活水泵房、中水机房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技术,消防泵房试点应用模块化报警阀组。
记者获悉,项目应用9大项37子项建筑业新技术,覆盖建造全过程。在技术运用的同时,项目也创新众多施工工法,如采用高低标号分隔气囊、防水接茬超出甩筋长度、自动喷淋花洒养护、自动找平机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