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生 王田虎 柳鑫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9月30日,在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举行的校企战略合作会上,该校和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以及“重组类人乳铁蛋白的设计开发”“毕赤酵母底盘细胞的改造及应用于重组全长人乳铁蛋白、全长牛乳铁蛋白的表达开发”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为在企业设立的研究生工作站揭牌。这是该校今年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推进服务国家、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的新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我们学校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学校抢抓创建江苏一流应用型高校的重要契机,把推进校城融合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常州‘532’发展战略,全面融入‘两湖’创新区建设,与常州城市发展双向赋能、共进共赢,先后出台《江苏理工学院关于深化校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地方产业链、创新链,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一整套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校城融合发展共同体。”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说。

建好产教融合高端平台

多年来,江苏理工学院在提升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上,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同时,该校注重搭建重大创新合作平台,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了常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和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景贵介绍,去年来,江苏理工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和团队服务优势,结合常州市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精准对接企业和社会服务需求,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加快构筑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新体系。

今年,为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的拓展与深化,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该校成立校城融合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新型智库打造、高端人才引育、优秀学生培养、继续教育开展等方面工作的合作机制,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定期组织开展校城融合重大活动,不断推进校城深度融合。

“强强联合”提升合作水平

“我们始终给予科研上的人才和经费支持,加强制度保障,全面深化合作方式,发挥高校人才智力聚集优势,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深挖企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共赢发展,营造最优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和创新成果质量。”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贝绍轶说。

该校自与武进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专门成立了江苏理工学院建设专班,建立了校城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双方通过开展“党建共建”“百名专家进百企”行动、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青春留常”行动等系列活动,以及一批优秀年轻博士到市、区相关部门柔性挂职等有效举措,促进了一批合作项目快速落实落地见效。目前,该校有20多个校级创新团队围绕武进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正在开展协同攻关。

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是常州的主导产业之一。此次与江苏理工学院全面合作的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开发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为使命,不断拓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产品在医药、医学再生、医疗美容等高端领域的应用,矢志打造全球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产品的领导型企业。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于牙种植体系统和种植相关手术工具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为种植医生及缺牙患者打造口腔种植修复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

在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看来,这两家企业是产业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产品无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市场占有率皆位居国内前列。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亟待加快创新产业布局,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积极推进产品创新。

而产学研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江苏理工学院扎根常州,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

通过双方整合和协调创新要素,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通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让静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变成全市和“两湖”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今后,我们将通过学校学科、人才优势与企业资源优势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更好地服务常州‘532’发展战略,努力培养经济转型升级亟需的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引领行业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实现新跨越。”朱林生表示。

(文中图片由孔祥建拍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