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相关资料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环卫业从事业化阶段、装备化阶段、市场化阶段、资源化阶段、数字化阶段、数治共享阶段,一路迈向双碳阶段,开启了双碳时代新局面。”8月4日-8日在“2021—2022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暨中国环卫博览会”举办。在博览会,中环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黎媛表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企业要利用数字化手段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合格的城市管家。

2013年,《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印发,意见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2014年起,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并于2015年下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推出为环卫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各地逐渐在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乡镇道路清扫保洁市场也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城镇化加快带来更大清扫面积及更高垃圾清运量,环卫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环卫服务市场化空间将超过3700亿元。

陈黎媛认为,目前环卫行业正处于由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向市场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市场化政策及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化进程由沿海、一线城市向内陆及中小城市推广,市场容量得到了快速释放,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政府在城乡基础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时至今日,环卫行业正经历模式、业务、质量、科技、治理的“五维升级”。

陈黎媛认为,目前政府的需求从单一市场化向着环卫业务多样化在发展,园林绿化、市政管养、水务河道都被纳入了环卫一体化管理的需求当中。市场服务主体也从曾经的“政府主导+事业单位作业”向着“政府指导+跨界企业进入”转变,环卫企业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多重业务模式、业务范围“增效扩容”。

“环卫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在迅速升级,从曾经的劳务外包、物业外包,到现在提供一体化的保姆式服务、管家式服务,全方位地为政府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应急和检测等服务。”陈黎媛说,企业服务模式的升级,意味着从业主体结构也需要“跟上节奏”,现在的环卫从业人员身份更加职业化、技能需要专业化、从业队伍产业化发展、人才结构科技化。

需求、服务和人才都在升级,还有哪些方面也在升级?

陈黎媛认为,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环卫工作从单纯的城乡道路清扫保洁,延伸到社区园区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安全巡查管理等综合性服务。环卫产业链从公共空间的道路扫保和垃圾收运延伸到社区管理、资产经营、数字管理、空间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与垃圾污染防治从城市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在服务质量方面,城市治理提质提标、政府评价体系日趋完善,考核方式日趋智能,这让环卫企业的服务越来越精细规范。

在装备配置上,曾经的劳动密集正向着装备智能转向。

环卫企业为满足高清洁度的作业需求,机械型设备逐渐向科技型发展,功能更加细致完善,为践行国家“双碳”目标,新能源环卫装备投入开始加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管干一体’到‘管干分离’‘保姆+管家’再到‘多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随着行业的升级、百姓诉求的提升、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城市管家应运而生”陈黎媛说。

从“管干一体”到城市管家,时代新需求催生治理新方式,城市管家到底“管”什么?

在陈黎媛看来,以“管家思维”为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通过顶层设计、生态协同和数字化工具,发挥城市资源和资产的最优配置,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这就是城市管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