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慢慢从“数量充足”转变为“质量优良”。而保障农产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则一直都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副研究员邱素艳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方向。

    把好食品安全“第一关”,为百姓撑起“保护伞”


【资料图】

    7月初,科技日报记者来到邱素艳的实验室,她正在做快检探针稳定性和灵敏度测试。一枚合格的探针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帮助科研人员判断被检样品的残留物剂量是否合格。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邱素艳看来,守住农产品安全底线是“天大的事儿”。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农产品快检应用覆盖面不广,重点监管区域延伸度不够。如今感觉不一样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年比一年受到重视,农产品检测范围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快检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邱素艳说,尽管农产品生产当下仍要保数量,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离开质量和安全谈数量已经没有意义。

    农产品检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正因如此,为老百姓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邱素艳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的不懈追求。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农产品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农产品的快检技术更智能、更直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邱素艳和她的团队开发了暗箱采集设备及配套App测试系统。该套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仅通过手机识别危害因子诱导的颜色变化,即可直接获得危害因子的含量,从而帮助生产者及时发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多年埋头苦干,把青春留在实验室

    邱素艳认为,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食品质量和多样性,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这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年来,她所在的研究所也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瓶瓶罐罐被精密仪器所取代,手工检测被仪器检测所取代。”邱素艳说,这都得益于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各行各业的同步发展。

    采访期间,邱素艳带领记者一路观摩研究所内的各类研究室,并一一介绍里面的科学装置。在她的言语中不难发现,如今,在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确保农产品的数量,他们已经有了这个底气。“近几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也在逐年上升,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在97%以上。”邱素艳说道。

    多年埋头苦干,邱素艳把青春留在了实验室。她带领的团队致力于实现风险因子的现场实时监控,研发了一系列风险因子快速筛查及预警技术,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可期吧。”一路走来,谈起行业的发展,邱素艳笑着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