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单倩澜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近日,“穿越重庆山脊--走进铜锣山”自然巴渝科普活动在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举行,向中小学生和地学爱好者们展示了铜锣山废弃矿坑如何通过生态修复而蝶变为重庆“小九寨”。
据了解,该活动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承办,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铜锣山矿山公园部署6个考察点,对矿山公园内生态修复、地质遗迹、地质构造、地灾隐患等内容展开探索,提升公众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铜锣山矿山公园位于渝北区石船镇玉峰山镇境内,曾经是渝北区最大的石灰岩采矿区。”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科普讲解员艾大利介绍,这里自明清时期开始开采石灰石,逐渐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碎石供应基地。历年的开采使得矿山被挖空,周遭的植被、水系被破坏,留下41个满目疮痍的巨大矿坑。
经过修复后风景优美的铜锣山矿山公园。雍黎/图
为了对矿区实施生态修复,渝北区花了大力气。2010年至2012年,渝北区对该区域采石场实施全面关闭,清理掉矿区内危岩、尾矿堆积区碎石,减少土地的占用。对矿山地形地貌崎岖和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运用尾矿废弃物,结合充填平整技术、梯田法整形技术、挖深垫浅法技术进行整形,减少地质灾害。如今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已经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景区,去年6月开园以来已经吸引了50多万游客,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以前那些触目惊心的矿坑,现在变成了深邃斑斓的“湖泊”,为什么这里的水这么美?艾大利解释,是由于矿坑中的积水富含丰富的钙、镁以及少量悬浮物,太阳光照水面后,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被水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绿光等被散射而呈现出蓝绿色水面,再加上水中的藻类植物和微生物,所以水看起来犹如翡翠一般。
在各个观察点,科普讲解员们还向人们展示了由于流水的运动形成波痕构造、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溶蚀现象、岩层在应力作用下形成连续弯曲而产生的挠曲构造、易出现危岩和崩塌的地灾隐患点等等。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22日是第53个地球日,此次活动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他们希望通过与生态修复成果的亲密接触,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激发地学爱好者和青少年对探索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