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张馨月 于洪伟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距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炭河试验示范村建成已超两月,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发现网络上盛传已久的“WC便利店”有了新变化,它的名字从“WC”变为“WeiChen”,旁边的墙壁上新增了一段文字:“我,是一粒,微小尘埃;但我,想拥有,整个世界”。
“旅游型乡村,需要现代化的服务要素,这个无人便利店也是在古炭河村开展信息技术进乡村的一次试验”。中国农业大学侯玉峰博士在介绍无人便利店的初建想法时这样说。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项目,除了实验示范村开业之外,将这处原本要拆除的路边厕所改建为无人便利店,也是项目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服务设施,为乡村进行数字赋能,引领带动村民走进现代化生活,将城市要素融入乡村”。侯玉峰说,但这个无人便利店的名字还是引来了一些争议。初建的WC便利店巧妙地利用了村内废弃资源,同时由团队帮助合作社联系企业和供应商,解决了设备和技术问题,进而也开辟了一条外来资本服务乡村的新路径。而最近改名的“Wei Chen”便利店,以“微尘”的含义和引人动容的语句,以文化赋能,让价值观深入村民内心。
侯玉峰把乡村的每个人,都想象成为广袤世界的一粒微尘,我国共有108万个自然村、5.56亿农民,但正是由无数粒微尘,构成了我们的乡村,即便渺小但也有想拥抱世界的愿望。
“村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应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侯玉峰称,Wei Chen便利店的名称改动,不仅避免了原先的小尴尬,更使其成为古炭河的一处文化地标,在潜移默化中使村民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实现了文化赋能,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精神高度。
另外,“Wei Chen”便利店以微尘的赋义,让村民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认识到自己并不只是大山深处的无名者,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家乡的建设,走出大山和拥抱外面的世界。
“我就是古炭河的一粒微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位“乡村CEO”李余昌说,自己原本是名泥瓦匠,自从担任职业经理人CEO的重任后,每天即使很累,但一想到自己的付出能让家乡变得更好,也就有了满足感。“目前店内摆放的四台售货机,主要以饮料为主,每日销售额大约有100元,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个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