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采访的时候,我们还说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不到两个月好消息就来了,这真正是‘恰逢其时’。”8月23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宁夏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夏明许喜不自胜。(编者注:此前本报“深瞳”栏目曾刊发整版报道《光伏组件“退役”后,何去何从》,呼吁顶层制度设计能为风电、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补上最后一环。)

8月17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公布。


(资料图片)

这是我国首份系统部署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工作的政策文件。新政“千呼万唤始出来”,激起业界千层浪。

“规定非常细”

“规定非常细。”这是夏明许对《指导意见》的第一印象。

他以不同类型的电站退役设备处理举例介绍:“尤其是对分布式或集中式电站,建在荒漠、戈壁或野外的电站等,都指明了不同的处理方向,也对技术作出了明确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督促指导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依法承担退役新能源设备(含零部件)处理责任,不得擅自以填埋、丢弃等方式非法处置退役设备,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弃物。

“处理者责任是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里作了明确的规定,就是要求电站来承担。”夏明许指出。

围绕大力推进绿色设计、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完善设备回收体系、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稳妥推进设备再制造以及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指导意见》部署了六方面重点任务。诸如夏明许所指出的亮点,不一而足。

“直指业界核心关切,提出了切实可行、具备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给予了行业更大信心,将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沈渭程看来,《指导意见》对推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意义重大,是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勇当“弄潮儿”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科研人员早已勇当“弄潮儿”。

不久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纤维复合材料再生分会与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专家一行专程来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中科凌胜科技有限公司,就风电场运维、风电退役设备回收再利用项目和废旧叶片分割及切割进行调研。

这是内蒙古最早出现的风电退役设备循环再利用项目之一。

依托水刀切割技术,该企业成立了绿色拆解风电叶片的超高压水机器人工作站,技术团队现场对废旧叶片进行了切割演示。

当前,我国开展退役风电机组循环利用和废弃部件的合理处置刻不容缓,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的回收成为关键。

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古,这一问题非常突出。据统计,仅锡林郭勒盟就有36处风电场,叶片总重量约为3万—4万吨,大多在2032年前到达退役年限。

“自从‘科技兴蒙’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校内蒙古研究院科研团队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技术运用得当,项目实施精准,风机叶片裂解可实现规模化回收,将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华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相关项目主管肖志鹏透露,今年该院将针对内蒙古产业特点和技术需求,推动上海交通大学风机叶片绿色回收与高值再利用关键技术在锡林郭勒盟落地转化,预计12月底完成年处理2000吨风机叶片示范生产线。

更多人“破冰”

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相关科研工作者正摩拳擦掌,试图破题。

在风光能源大省甘肃,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为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撑单位,致力于做可靠、可信、可敬、可期的“电力全科医生”。“我们将结合《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重点探索四方面工作。”沈渭程说。

首先,有序开展风电、光伏设备寿命评估、关键部件延续和梯次利用技术路线研究,降低新能源场站设备维护、更新成本,提升新能源组件运行寿命。

其次,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开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拆除技术路线,关键设备、后物料的规模化应用等短板技术攻关,助力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

另外,打造低碳拆除技术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探索将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和固体废物处置的碳排放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最后,打破藩篱,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科技管理部门责无旁贷。

“《指导意见》要求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项目,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宁夏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监督处副处长成蕾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组织区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积极破冰。”

“从政策出台的角度看,它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但也有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夏明许直言不讳。他建议在后续政策中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回收企业的技术门槛;另一个是经营门槛,跟技术门槛一样,对企业规模和处理能力应有所规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