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燕子年年都要飞往南方越冬,那南方到底在哪?只能说我们格局小了

天气逐渐转凉,许多鸟类都已经飞向南方准备过冬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些鸟类在冬天时会飞往更加温暖的南方,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南方到底是哪里,它到底有多南。


(资料图)

鸟类迁徙的南方到底在哪里?

我们经常把寒冷和迁徙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像鸟类这种恒温动物对寒冷的适应性是很强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简单地被寒冷击退,真正的原因主要是食物。

拍摄:火金王者

天气冷起来的时候,一些鸟类所能获得的昆虫等食物就减少了,所以它们选择了迁徙,去往一个食物更充沛的区域。

这些季节性迁徙的鸟类被我们称作为候鸟,候鸟大多时候对食物的要求比较高,它们通常是完全捕食昆虫的鸟类;与候鸟对应的便是留鸟,留鸟顾名思义就是留在原地过冬的鸟类,这些鸟类的特点往往就是不太挑食。

图:喜鹊就是典型的留鸟,它们啥都吃

所谓候鸟迁徙的南方,并不是特指某个地方,不同的候鸟有不同的“南方”。

有一些候鸟的迁徙可以是非常短的移动,比如从山顶转移到了山脚,这样气温会发生变化,生物群落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它们就又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了。

这个时候可能不应该称之为南方了,应该是向上或者向下迁徙了。

有一些候鸟则是中距离的迁徙,这些鸟类只是向南转移了千把公里,找到一个食物相应充足的地区便停留下来,等到了春天的时候,它们又继续北上完成繁殖大业。

图源:Thermos

实行中距离迁徙的候鸟,它们的南方基本就是一个相对温暖的区域,而且不固定,基本是天气继续转冷,食物减少后便继续南迁。

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跨越大陆板块,历经几个月时间,飞行上万公里的迁徙,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长距离迁徙的候鸟。

它们迁徙是从具有寒冷冬天的地区,飞往没有明显季节变化的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便是这些候鸟的南方。

除了南方不尽相同之外,候鸟的迁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基本是走走停停,到了目的地之后才会做一个较长时间的停留,然后便开始返回。

追踪北京雨燕,图源:张为民/光明图片

2014年至2018年,中国的研究团队对北京雨燕的迁徙进行了追踪[1],其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北京雨燕的迁徙过程

北京雨燕是中国比较出名的候鸟,也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候鸟,不过它们并不是只生活在北京,而是北纬40°左右的亚欧大陆很多都有它们的身影。

北京的北京雨燕一般在每年7月底和8月初的时候开始迁徙,从2014年至2018年期间,研究人员总共给66只迁徙的北京雨燕佩戴上微型光敏定位器,以此来跟踪它们的迁徙路线。

图:灰色阴影部分是北京雨燕的分布范围

其中有25只雨燕的数据被回收,这些数据显示,北京雨燕从北京出发并不是直接向南飞行,而是先向西北方向进入蒙古国,而后进入我国的新疆北部,然后在新疆北部跨越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东,这段几千公里的旅程它们差不多只用了半个月。

在8月中旬的时候跨越红海进入非洲,并在非洲一路南下,最终在11月初到达目的地——南非,全程飞行了14733公里,用了111天。

图:北京雨燕迁徙路线和时间

所有的雨燕都有着强大的飞行能力,但是它们并不是传闻中那样一刻不停地飞往南非,这个可以通过他们的飞行时间来判断。

北京雨燕季节性迁徙的时候,它们中途会停留2-6次,停歇的时间达到是71天,停歇的时间达到总迁徙时间的64%左右,而停歇的地方主要包括刚果盆地周边,以及红海西南岸和里海南岸。

虽然一些候鸟的迁徙路线和距离,以及时间都非常惊人,但是相对于候鸟的越冬迁徙,候鸟在春季返回那才是这些鸟类最奇怪行为

它们放弃了一个不太会有明显季节性变化——食物不怎么会发生变化的越冬地点,而选择花上很长的时间飞往一个会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地方。

更有趣的地方是,相对于越冬迁徙,返程的迁徙候鸟更加仓促,有明显直奔目的地的意思。

就拿北京雨燕来说,它们于来年的2月开始返程,而返程迁徙的时间只有64天,中途只停歇了1-2次,最多只停留了36天。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候鸟要这样大费周章地来回奔波呢?

迁徙带来了更多后代

在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远距离迁徙的候鸟,它们原本的家到底是在哪里,比如北京雨燕,它最早是在北京进化的,还是在南非进化的。

其实就现有的证据而言,大部分会迁徙到热带地区越冬的候鸟,都是起源于热带地区,然后季节性地迁徙到其它地方,冬天只是它们回家了而已。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下,候鸟归来后它们在干嘛,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回奔波了。

候鸟和所有迁徙的动物一样,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繁殖你会发现候鸟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筑巢,然后就是生产后代,养大就走。

所以,它们不留在越冬的热带地区繁殖,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在这些地方繁殖的话,后代的存活率会更低。

关于这一点,有鸟类的研究人员观察过迁徙鸟类和它们非迁徙近亲后代的个数,一般而言,迁徙的鸟类一次可以抚养4-6个后代,而它们的热带近亲只能抚养2-3个后代。

不难发现,热带地区虽然常年都有着比较充足的资源,但是竞争也同样激烈,所以无法养更多的后代;

而那些会季节性变得寒冷的地方,虽然偶尔会条件恶劣,但是竞争也更小,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会有一段食物突然爆发的时段——春夏,这是繁殖更多后代的机遇。

所有这些驱动了候鸟长距离迁徙,即便是一年需要飞行3万公里,横跨不同的大陆,路途上到处是危险的“迁徙陷阱”,它们也要去完成这一壮举。

最后:鸟类如何完成迁徙?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几万公里的路程,鸟类是如何认识路的呢?

好吧,这个问题至今无解,只有几个假设。

中短距离的迁徙很简单,这些候鸟是跟着食物的丰富度和竞争激烈情况转移阵地就好了。

但是像北京雨燕这样的长途迁徙,只是跟着食物和竞争情况走的话,它们很难每年保持同一路线。

有些研究指出,这些长距离迁徙的鸟类,它们的迁徙是写入基因的本能,而激发它们迁徙的因素,包括日照时长,太阳位置、月亮、星星的位置,以及感应地球的磁场。

不管怎么样,这些候鸟是大自然的奇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