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郑莉 实习生 孙嘉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9日,“智汇新能源之都·院士专家恳谈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围绕常州发展新能源之都的战略大方向,为常州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会议现场,数位院士、专家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表意见,对关键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彩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认为,常州抓紧布局、乘胜追击、持续发力,加大头部企业引育力度,提升科创平台支撑强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开拓更多新能源应用场景,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材料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期正在到来,新材料科技创新将支撑“双碳”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建议,常州持续推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新能源领域储能是重中之重,加快打造“原始创新、技术培育、工程放大、产业孵化”全链条的高端科研机构,争取更多新材料新技术突破应用,构建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安全。
“工业革命是靠能源革命推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谭建荣说。他希望常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瞄准国际技术前沿,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结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AR技术等有机融合,促进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
各专家学者还分别围绕人才培养、产业转型、创新平台搭建、基础装备研究等方面积极讨论给出相关建议。
“常州将认真研究吸收各位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知势’谋局,加快完善产业体系标准;‘蓄势’突破,持续激发产业创新动能;‘乘势’而上,全面营造产业应用生态。”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盛蕾表示。
据了解,常州的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完整的产业链使得该市的产业实力相对较强,产业重点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该市定位为国际化制造名城和长三角中轴枢纽。今年常州目标明确,依靠自身产业背景优势,打造新能源之都,激发科技发展创新新动能。现场还发布了《常州国际化创新指数报告2023》,2022年常州国际化创新指数173.11分,同比增长13.16%,5年来国际化创新指数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呈现强劲发展动力。
(孙嘉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