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刘莉

6月3日,在刚刚建成不久的北京中轴线新地标——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一场题为“新时代中国建造的科技创新”主题沙龙开启,多位来自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创新经验和体会。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锐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中国科技界全媒体中心、现代化科技成果传播平台、国际科技组织总部服务基地”。我们见证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从一个意向空间到国家科技新地标的建设过程。他希望未来把建筑作为科技传播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国际科技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利以《基于人因分析技术的建成空间体验预测与实证》为题,解析了人因分析与设计干预方法在他主持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上的应用。张利表示,人因技术就是要紧紧围绕人的需求进行创新研究,在建造领域,就是通过技术让人们能够对城市地标建筑产生更多归属感与自豪感,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的愉悦与自由空间。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长薛素铎以《从新时代100大建筑看中国建造的科技创新》为题,分享了他四次亲临中国天眼施工现场参与建设的经历。他说,中国天眼的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灵敏度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等100大建筑,集多项科技创新于一身,彰显了中国建造的科技实力,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傅绍辉从结构之巧、结构之美、声场之悦、色彩之妙、空间之光、轻扬之风、科学之饰多个维度,揭开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建筑设计的神秘面纱,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建筑画卷。

沙龙互动环节,围绕着“新时代中国建造的创新与传播”这个主题,与会嘉宾就如何做好建造领域传播生态圈、如何搭建企业与媒体关系、企业做好建造科技传播的方法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传播示范案例”。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中国建造大会组委会承办。

(图片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