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戴欣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非人灵长类早期造血来源于哪儿?怎么来的?解答这些重要科学问题,将为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再生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和理论指导。记者5月31日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血液病医学部公彦栋、刘兵科研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基于猴胚的体外培养体系,首次系统解析了非人灵长类胚胎早期中胚层造血命运特化的细胞和分子规律。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细胞》杂志。
解析人早期造血发育及其调控机制,是近年来造血发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认识造血系统建立的规律,理解血液相关疾病的起源和发生机理,以及指导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功能性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受限于伦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学术界目前认识仍然不足。以猴为代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解决途径,但由于资源稀缺,对其造血发育过程的认识也十分有限。
据了解,该团队通过与昆明理工大学等合作单位的联合攻关,实现了猴胚25天的长时程体外培养。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猴胚胎体外发育至器官发生早期,为探索生理情境下器官发生阶段的发育规律,以及理解病理下疾病的胚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工具。该团队进一步利用猴胚体外培养体系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解析了猴早期血液系统的建立过程,并开展了人、猴、鼠的跨物种比较研究。这是国际上第一次精细解析猴早期造血发生过程,其与人类造血发生过程高度保守,为未来利用猴模型研究人类造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一步,该团队将基于现有的猴胚体外培养体系,在探索非人灵长类造血调控和起源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最终实现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再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