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在5月18日举行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研高地建设研讨会上,《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2年)》(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公报》对2022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估,内容涵盖近十年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状况、植被生态现状以及国家公园试点前后生态综合质量变化等内容。《公报》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后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植被固碳释氧量整体增加、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整体偏好、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整体有所提升、区域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态质量向好发展。

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伏洋介绍,《公报》显示,2022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年平均气温为0.8摄氏度,较近十年(2012—2021年)平均偏高0.6 摄氏度;年降水量为418.5 毫米,园区西部持平、中部偏少、东部偏多;年日照时数为2748.8 小时,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均减少。

与近十年平均相比,2022年园区积雪面积增大、积雪日数增多、典型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缩减、季节冻土层完全融化日期提前、开始冻结日期推迟,土壤重量含水率整体持平。草地生育期持平或略延长、草地产草量持平、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提升。

此外,2022年度,与试点前相比,试点后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荒漠化情况得以改善;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整体均增加4.6%;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增长6.2%,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偏好;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整体有所提升;气象条件高度正贡献区分布于大部,区域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态质量向好发展。

据悉,青海省气象局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不断优化和完善国家公园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初步建成了以综合监测站为主,基本气象站为补充的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同时,共同挖掘监测站数据价值,联合开展科学实验和核心技术攻关,为把祁连山国家公园打造成高寒生态气象科研高地奠定了基础。

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连续6年联合发布《公报》,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2022年度《公报》相较于往年呈现创新和优化,即拓展联合单位,增加公报权威性;增加评估要素,增强公报科学性;完善评估结构,提升公报支撑力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