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邸金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甘肃拥有众多优势农产业,挖掘潜能,在提升价值、提升质量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模式是本项目的核心要义。”5月16日,在“六盘山-秦巴山区特色种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上,该项目负责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师尚礼教授宣布该项目启动。

“六盘山-秦巴山区农牧业存在自然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生产规模小、主导产品不突出、农畜产品价值低、生产成本高、优势不明显、产业链不完整、小型农户经营管理能力弱、产业持续发展缺乏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师尚礼表示,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因地制宜,因业兴农,在六盘山-秦巴山区8个巩固脱贫成果县按照“一县一业一课题”精准支持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人才短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帮扶县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项目聚焦冬小麦、燕麦、马铃薯、冷凉蔬菜等种植业和肉鸡、蜜蜂等养殖业优质专用品种普及率不高、病虫害多发、饲草转化率低、高值化加工利用匮乏等问题,引进筛选优良专用品种,研发病虫害综合防控、水肥一体化、高值化加工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针对区域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及特色产业基础,围绕特色种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从品种技术引进吸收、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本土人才培养帮带方面,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建立绿色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模式。

据悉,项目组建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科技特派团成员为骨干的专业研究团队8个,筛选了承担课题的县域龙头企业(合作社)8家,共有21个单位的142人联合,研究与示范力量雄厚。

“项目将依托科技人才和帮扶平台优势,协同发力,形成‘产、学、研’协同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为服务和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广教授表示。

记者从项目组了解到,项目预计2025年3月完成,项目组将在8个县域引进筛选冬小麦、燕麦、马铃薯、冷凉蔬菜、肉鸡、蜂等优质专用品种8—10个,制定健康高效生产技术规程8—10项,建立生产技术模式8—10套,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以上。

“8个产业县相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核心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农户100户至500户,并且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到3万元。”师尚礼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