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李丽云 杨宇航 颉满斌 韩荣 实习记者 孙越


(资料图)

“你拍一,我拍一,小孩不玩打火机……”5月11日,山西省消防救援队伍文职宣传小分队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安全课。

防灾减灾,安全重于泰山。正值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各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上好“双保险”,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避灾自救技能,筑牢安全基础,防患于未然。

抓好科普教育强意识

“小全和小胖在校园烤火时引发火灾,被困教室的小朋友该如何正确逃生?”5月8日以来,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全省开展宣讲展示进校园活动,“蓝姐姐”进教室亲切讲解,消防员展示硬核实验,还有消防主题公仔现场“卖萌”。

跳舞、唱歌……宣传小分队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同学们寓教于乐中学习消防知识,不仅有料,更有趣。

祸患常积于忽微。5月6日,以“防灾减灾·科普先行”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南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首设青少年组比赛项目,倡导青少年做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

“气象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保平安护安全的必备素养,得之用之则有利、失之忘之则有害。”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小学校长张仁杰表示,青少年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可提升学生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连日来,防震减灾融媒体东北协作区黑龙江省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开展“不能忘却的纪念——防震减灾走过十五年”系列微纪录片宣传活动。5部系列微纪录片中,10余位防震减灾工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回顾汶川8.0级特大地震援建故事,讲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及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变化。

西藏是全球强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每年发生的中强地震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特征。5月6日起,西藏自治区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公交传媒等载体,利用户外大屏、灯箱展板、道旗灯杆等街头平台,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此外,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获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填补了西藏在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领域的空白,成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场所。

用好科技装备增本领

“地铁建设和运营中发现隐患,处置过程务求一个‘快’字。”武汉地铁集团桥隧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唐飞说,站点基坑、行车隧道内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抽排、封堵,确保建设进度和安全运行不受影响。

给配电箱配上拉杆、给注浆机装上万向轮、将水泥仓库改成机械升降式……走进位于武汉江岸区赵家条附近的中铁十一局集团工程抢险应急救援队驻地,队员们时刻处于备勤状态。

当前,应急救援正以“小、巧、灵、快”装备替换“傻大黑粗”,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应对“急、难、险、重”问题。“这个排水单元功率可达到45千瓦,体积只比书包大一点点。”唐飞介绍,新款排水单元采用合金制成,重量仅70斤,小时流量可达2500立方米,既便携又高效。“应急处置就是和时间赛跑,我们正和施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尽量把设备改造得更智能便捷。”他说。

5月7日,在深圳莲花山公园里,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技装备展吸引市民驻足询问。现场设置有科普与技能学习区,中、小型设备展示区,大型车辆装备展示区,防灾减灾科普展播区等,全方位展示深圳防灾减灾救灾领域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吸引、鼓励、引导社会公众、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群众做到防灾心里有底,减灾应对有数。

厉兵秣马练精兵。5月10日,甘肃省静宁消防利用高科技装备深入辖区医疗场所开展拉动演练。假定该县中医院住院部五楼发生火灾,消防大队迅速赶赴处置,火场通信员操作穿越无人机紧急升空,在上风安全地带对现场情况进行立体侦察;综合定位装置,在三维立体空间中定位消防员位置,精度达1米。解决消防员迷路、撤离、预警搜救等安全问题。经过一系列紧急有序作业,现场假定大火被及时扑灭,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