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焘 卢玉全 吴本科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航空航天推进系统概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贵阳卫星观测站的礼堂内,由该站技术室戴骏飞主任主讲的航天科技主题报告会正在进行,会场内座无虚席。


(资料图)

这是该站中国航天日系列实践活动之一,也是该站锚定核心能力建设提升的常规性动作。

近年来,贵阳卫星观测站每年都要组织学术年会交流活动,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航天发射跟踪测量、落区残骸回收、数据交互传输等重点研究课题,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深入研究设备原理,通过个人钻研、班组攻关等方式,不断提高遂行任务能力。随着钻研的深入,该站科技工作者研制发明专利多项,20余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在各类期刊发表,涌现出了一大批岗位上的“金捕手”“金测手”“金飞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站始终坚持大创新、大科研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场场报告会、交流会、观摩会,把科技工作者们的科研成果在站内进行共享共鉴,促进全员能力素质提升。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贵阳卫星观测站人才培养“青蓝计划”的名称正是来源于此。每年的中国航天日,都有一批青年人才与总体专家进行结对培养签约。

航天事业是科技高度密集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人才队伍作为探索浩瀚宇宙的有力支撑。该站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储备工作,除了“青蓝计划”,该站还创新性采取“跬步行动”、一人一策、三图一统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宇宙的黑暗无边,但在航天娃的笔下却显得五彩斑斓。“我眼中的追星爸爸”主题画展,吸引了路过的科技工作者驻足观看。一幅幅略显稚嫩,却饱含情感的画作,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在贵阳卫星观测站内一字排开,这是专属于航天娃的浪漫告白。

因为航天发射窗口的特殊性,航天发射任务多在深夜或是凌晨进行,当家中妻儿进入梦乡的时候,也正是航天科技工作者鏖战正酣的时候。

“亏欠家属的,我们要帮大家补回来!”贵阳卫星观测站党委坚持说暖心话、办暖心事、做暖心人,帮助在前线冲锋陷阵的科技工作者们解决好后顾之忧。该站党委主动对接、全力推荐,为了航天事业举家迁到贵阳的科技工作者家属们,也得到了驻地企事业单位伸出的就业橄榄枝;优质入学、就近入学,在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反复沟通协调中,航天娃们揣着“飞天”“探月”的梦想,顺利开始了求学之路。

“后方稳定有底气,前方冲锋有勇气!”该站科技工作者如是说。

“第一次体验当明星签字的感觉,挺好!”结束了在驻地小学中国航天日主题航天知识宣讲后,贵阳卫星观测站总师周张华打趣地说,“其实同学们点赞的不是我,而是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

作为中国航天测控网在贵州省内唯一一个卫星观测站点,贵阳卫星观测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机会到驻地中小学开展航天文化宣传,同时接待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贵州省留守儿童励志夏令营到站开展现地学习,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逐梦九天”的种子。

在学校的授课现场,该站技术专家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把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授课结束了还追着技术专家不停提问。在站内,该站科技工作者们引导小朋友们近距离参观航天观测设备,触摸回收的火箭残骸,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小朋友中,也会有人身披“航天蓝”,接过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接力棒!

(受访单位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