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将国际经验“嫁接”到中国的海外友人,以及身怀绝技的专家教授出现在山东大地上并不稀奇。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征途上,他们既不可或缺,又非常关键。
4月19日,在山东省“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活动中,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济南市、泰安市、淄博市,近距离接触这些群体,勾勒出他们躬身农田,与当地政府、农民携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流的大学生:为黄土地注入新生命力
从山楂干、山楂粉到山楂果酒、山楂零食,从山楂茶到调味品,在济南市莱芜区“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的展厅里,一颗小山楂变成了50多种产品,价格也“翻了几番”。
这里的小山楂不但成为调味品王守义“十三香”的原料之一,也深受北京同仁堂、神威药业、良品铺子、沪上阿姨等国内一线品牌喜爱,更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到了欧洲,成了“畅销品”。
小山楂变形记的“导演”是返乡创业大学生亓宪瑞。
亓宪瑞的老家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这里的土地、气候适合山楂生长,亓宪瑞的父亲也是种植山楂能手。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亓宪瑞在上海求学,毕业之后进入台资企业工作,拿着高额薪水,但他并不“安分”。
亓宪瑞从老乡那里收购新鲜山楂,加工成山楂干,销往上海。这使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70多万元。鲜山楂变成山楂干的过程,也让他见识了科技的力量。
“莱芜土地很适合山楂生长,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自己的品种,口感要更好。”在十年时间里,亓宪瑞成立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通过选育、嫁接等多种方式,培育出了自有品种“小红星”。与传统山楂相比,“小红星”的口感少了酸涩,更加香甜。
乡村振兴,需要吸引更多或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创业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有想法、有激情、敢闯、敢试,厚实的土地提供了舞台,等待他们拼搏进取、回馈家乡。
如今,亓宪瑞不仅当上了村支书,将村子打造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更吸引了7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探索出国内首个“党总支+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经营模式。
亓宪瑞总结道,年轻人有了事业,才能安心回乡奋斗。
在济南、在泰安、在淄博……沿着齐长城看山东,类似亓宪瑞这样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正在加速出现。他们流连于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河水,他们热情拥抱新技术,敢于打造新模式,他们遵循着父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经验,却不走寻常路,为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天空农场里的荷兰人: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
高楼之上建大棚,这貌似不合常理又有些大胆的场景出现在济南市长清区。科技日报记者乘坐电梯到达五楼,一座智能化的天空农场出现在眼前。
“这是垂直农场的概念,也就是‘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拥有高鼻梁、蓝眼睛的荷兰人皮埃尔·贝尔习惯了巡视这片大棚,并乐意将自己荷兰家乡的经验技术分享、移植到济南来。
皮埃尔·贝尔向记者表示,天空农场的优势在于种植环境,能精确地施肥施水,节肥节水;距离地面远,杜绝了虫害,基本不打药;温度湿度任意调控。
四月的济南,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但大棚里的温度刚刚好,这是“普罗旺斯”西红柿最爱的环境,确保了其高品质、好口感。天空农场的拥有者是山东国舜集团。在节能环保领域做大做强之后,他们以工业反哺农业,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探一条路子,天空农场成了其代表作。
国舜集团的雄心,吸引了皮埃尔·贝尔和同事们的加入。据了解,该农场采用荷兰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实现智能调温、遮阳、浇水、施肥;顶部及周边全部采用漫散射玻璃,几乎没有阴影遮挡,激发作物最大的光合潜力。
科技增强了产业振兴的底气。天空农场高级农艺师王成增向记者强调:“天空农场面积30亩,采用周年栽培的方式,亩产6万斤,是普通温室大棚产量的2倍以上、普通农田的20倍。这30亩天空农场的效益相当于220亩传统农业的产出效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求贤若渴,不仅是济南的态度,更是山东的做法。该省瞄准了企业家、农民工、技能人才等群体,探索推行“首席专家”“乡村振兴合伙人”等项目经验做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新型人才引进模式,让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在位于淄博市境内的沂河源头——沂源县,在2018年之前,该县鲁村镇有5个村是省级贫困村。
这成为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放心不下的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沂源人,他从贫困村的“薄底子”中找到了优势:这里濒临沂河,水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在他的推动下,连同5个贫困村在内,鲁村镇7个村抱团成立“田园综合体”,用艺术唤醒那些残垣断壁,采取“公益基金+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循环、智慧、休闲农业,打造绿色低碳环保乡村。
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试点田园综合体,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甚至在这里驻村创作了两年。
田间地头的大专家:把一根黄精变成21种产品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梁宗锁教授、天津大学高文远教授……在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尚黄)负责人看来,这些专家是企业崛起的“贵人”。
外表形似人参的黄精是中药材的代表,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抵抗病毒等作用。在泰尚黄,一根黄精可以变成黄精丝茶、黄精酒、黄精口服液等21种产品,价值翻番。
泰尚黄常务副总王倩向记者强调:“我们持续深耕黄精功效科研,打造新产品新产业,聘请40余位专家就品种培育、产品研发、产业开发等开展专项研究,研究内容分别列入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5所科研院所的攻关课题。”
与泰尚黄同属于泰安市的肥城桃产业也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刘台村是一个丘陵山区村,村里一直有种桃的传统。“我们的桃产业发展经历过不少挫折,曾经被品种单一、管理模式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等‘卡了脖子’。”面对采访,肥城市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毫不避讳:“我们最终找到了正确的路子。”
在刘学军眼中,正确的路子包括上马新品种、新管理手段、新销售渠道。
“以前种植品种单一,主要是佛桃,每年9月底10月初集中上市,加上桃不易保存,所以每年桃农陷入一个‘死循环’:大家既盼着桃子成熟,又因卖不出去而犯愁。”刘学军说,现在,他们仅拳头品种就有十几个,既有传统的佛桃,又有玉妃、莱山蜜、寒露蜜、冬雪蜜等新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及设施桃搭配,形成了“一年花不断,四季桃飘香”的特色景观。
而经过专家调教之后,现在刘台村村民都接受了科学管理手段,从顽固的“老把式”变成了新技术“代言者”。
进入刘台村,“全国淘宝村”的招牌非常亮眼——这里是全国第一个鲜果类“淘宝村”。过去村民走街串巷提篮、推车叫卖,现在是“线下”“线上”一起发力,桃还没摘下树就有了买主。
刘学军说:“现在,村里八成以上的桃是通过网上销售的。过去按斤甚至是论筐卖,现在几乎全部是按个卖;一般6个一盒,价格在40—50元,全村桃子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
在专家的引导下,果农种出香甜的桃子,带着刘台村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