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主龙型家族再添新丁!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以往在贵州采集的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主龙型家族新成员——隐秘细颈龙。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洋中,脖子细长,以吃鱼为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解剖学记录》。
(相关资料图)
长长的脖子能带来很多生存优势,比如拓展视野、便于获取食物、增加活动范围等。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脊椎动物中产生了不少“长颈”的类型,如蛇颈龙类、蜥脚类恐龙、长颈鹿以及多种鹭鸟等。地球历史上最夸张的“颈身比”,出现在一些三叠纪的主龙型类身上。主龙型类部分“长颈族”的脖子长度超过其体长的一半,典型代表是长颈龙和恐头龙。
长颈龙属的大型物种体长接近6米,颈部约3米。“如此长的脖子,却只有13节颈椎。可见,长颈龙是通过单节颈椎增长的方式来发展出长脖子,这在爬行动物中很罕见。”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维说。
隐秘细颈龙的生态复原(李可莱 绘制 古脊椎所供图)
长颈龙的化石和复原骨架(王维 供图)
恐头龙是唯一可以和长颈龙相比肩的“长颈海怪”。与长颈龙体形类似,恐头龙体长5米,颈部也将近3米,但恐头龙的颈部发育有30多节颈椎。它凭借增加颈椎的数量来形成超长的脖子,这一点与长颈龙截然不同。
分析发现,隐秘细颈龙虽然有不少解剖特征像长颈龙,但在颈椎数量方面更接近恐头龙。它并不是通过延长每节颈椎来加长脖子,而是通过增加颈椎的数量,其颈椎数量超过18节,明显多于长颈龙科的其他成员,这种依靠增加颈椎数量来加长脖子的策略与恐头龙类似。
研究人员推测,在这些长颈的主龙型类中,通过增加颈椎数量来增加颈部长度,是更先出现,或更为普遍的现象。王维说,“纵观所有具有长颈的脊椎动物类群,从蛇颈龙类到蜥脚类恐龙,再到鸟类,通过增加颈椎数量来加长脖子的情况,比通过延长每节颈椎更为常见。”
据悉,在各种具有长颈的脊椎动物类中,颈部增长通常是为了方便取食,比如鹭类的长颈可以灵活地捉鱼,蜥脚类恐龙的长颈可以扩大其取食范围。
“细颈龙的发现,也印证了在这些三叠纪主龙型类中,加长的颈部很可能是与其食鱼习性有关。”王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