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资料图】
4月16日下午,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上海举办。本次高端对话是第二届举办,持续发挥“聚智谋远、遇见未来”的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担任主持人,邀请多位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专家和高层,围绕锂资源供给、动力电池发展、行业深度转型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
锂价大幅波动是因短期供需错配
对话嘉宾认为,锂资源供给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锂价的大幅波动是由于短期供需错配,未来将回归合理区间。
欧阳明高说,全球锂资源供需没有问题,但进口产品其经济性仍高于国内,对外依存度高问题仍待解决。为了保障国内锂资源的供应安全,要鼓励回收,并且适当多元化发展,比如钠电池。不过,合理的锂价不能太低,否则回收利用和钠离子电池就没有发展空间,所以碳酸锂价格在10到20万元/吨相对合理。希望锂价在合理区间范围,不要过大幅度的波动,才能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需求是可以核算的,如果考虑到资源回收,十年需求是4000万吨碳酸锂,而可采储量有1.28亿万吨,所以绰绰有余。
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认为,未来碳酸锂价格应该是在成本加合理利润附近波动,将不会发生从5万/吨到60万元/吨这样十几倍的大倍率波动情况。
储能安全和市场规模受关注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通过十年创新,引领了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在轿车中的回归和复苏。专家表示,通过补锂、电解液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循环寿命,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上的经济性。同时,发展磷酸锰铁锂新型材料可有效提高能量密度,有望作为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在车上使用的下一代产品。
电池及系统结构的创新近年来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欧阳明高表示,电池结构创新的趋势体现为功能的集成化、结构的极简化、制造的集约化,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现电池高安全、高比能量以及制造的高效率。与此同时,系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电池与整车的集成化,需要电池行业和整车行业密切配合来进行创新。
对于储能市场的判断,欧阳明高、赵卫军等给出的观点是:储能市场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储能安全及储能市场的规模。一方面,对于储能电池的安全其本身的属性发生变化,电芯容量大型化造成的热失控温度提高,而磷酸铁锂的材料的热失控的喷出气体燃爆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储能市场在2030年后会逐渐多样化,氢储能会逐渐崛起,电动汽车储能的车网互动规模会大幅度提高。
行业深度转型关键之举还在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车市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2023年之后,汽车行业出现深度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阵痛期。在欧阳明高看来,应对行业的深度转型和价格战带来的阵痛期,主要途径就是创新,不应该打价格战,而是通过创新赋予新能源汽车更丰富的价值。具体而言,要体现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创新,市场定位和营销模式方面的创新,以及组织模式的创新。
对此,合众汽车董事长方运舟持相同观点,要始终围绕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新能源车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的定位,以及精准的用户服务做商业模式创新。深蓝汽车周安健则表示,技术维度的创新,协同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将是未来的重点。
直面2030年中外电池技术竞争激烈,欧阳明高坦承,虽然我们出口市场表现非常好,但国际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日本正在举全国之力研发固态电池,众所周知日本在电池基础材料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因此要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