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11月2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灰色系统理论创立40周年纪念展。在纪念展开幕式致辞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表示,诞生于中国大地的灰色系统理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结构,广泛应用于解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取得大量应用成果。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类系统不确定性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多种新的不确定性系统理论和方法被相继提出,其中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等,都是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思峰教授介绍,1982年,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发表首篇灰色系统理论论文,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新学说问世。40年来,大批学者致力于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为灰色系统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为灰色系统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介绍,该理论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从而使人们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实现对“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分析、评价、预测、决策和优化控制。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灰色系统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悉,灰色系统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该理论在航空航天重大型号研制、机械工程领域、电力工程领域、岩土工程领域、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灰色系统模型、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数据分析,解决了可靠性增长评价、寿命预测、费用测算和智能排程等实际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郭宝柱教授说。

在航空航天领域,灰色系统理论提供了系列解决方案。单忠德表示,针对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过程贫信息数据分析与决策难题,刘思峰教授团队发现了指标信息集结的目标导向规律,提出了基于混合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多目标加权智能灰靶决策模型和基于聚核权向量组的两阶段灰色决策模型,为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灰色系统理论创立40周年纪念展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灰色系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