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为进一步完善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内各方科学决策咨询合力,实现祁连山绿色高质量发展,11月2日-3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气候变化与祁连山生态学术会议”通过视频形式线上召开。
专家院士齐聚线上,聚焦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冰冻圈科学、水资源利用等主题,共商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20位院士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水资源与区域发展”三个主题作学术报告。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说,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区域生态功能持续优化,水源涵养作用更加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我国的气候与生态。祁连山是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对脆弱,科学评估祁连山气候变化事实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保护生态,一直是气象部门服务甘肃乃至周边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今后,气象部门将不断建设完善祁连山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开展温室气体天地一体化监测,奠定服务祁连山“碳中和”气象保障基础。持续开展祁连山气候、水文、生态特征科学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着力加强祁连山气候变化监测与潜在风险评估,科学实施立体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工程,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支撑。